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5-2023年涉保护动物养生酒案追踪:1200起案件、3亿金额背后的生态红线

2025-09-28人已围观

2015-2023年涉保护动物养生酒案追踪:1200起案件、3亿金额背后的生态红线

2015年秋天,佛山禅城一家茶庄里,莫某、马某、姚某围坐喝茶,闲聊“动物泡酒能保健”的说法,没想到这场随意的交谈,竟扯出一条疯狂的黑色产业链。短短两个月内,姚某花7万余元购入含6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虎骨的药酒,还额外收到9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草鸮作为“赠品”;马某更舍得砸钱,以10万元高价买下含8块虎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的鹿茸,以及4只三有保护动物平胸龟的药酒——“养生”的外衣下,是对保护动物的无情猎杀与非法交易。

2017年3月,陈某找到莫某,想订购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眼镜王蛇(三有保护动物)宴客。交易当天,莫某在陈某家中宰杀活蛇时,被蹲守民警当场抓获。现场不仅查获未处理的穿山甲,还有5瓶药酒——里面藏着14块虎骨、9只仓鸮等保护动物成分,涉案动物制品总价值超过50万元。至此,从采购、运输到交易的全链条,彻底暴露在法律视野中。

2023年,禅城法院审理此案时,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追责。莫某作为核心参与者,因非法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获刑五年,并处罚金10万元——他的累犯身份,让处罚更添严厉。姚某等三名买家也因非法收购保护动物制品被判缓刑,分别缴纳1至5万元不等的罚金。这起判决传递出清晰信号:违法从不是某一环节的事,运输、收购同样要付出法律代价。

类似的悲剧这些年从未停止。2020年,一位癌症患者张某轻信“穿山甲能治癌”的偏方,通过中间商购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制品,最终他和中间商共三人被判刑;还有“神医”老谭,违法采购犀牛角入药,连带中间商父子三人被判三年有期徒刑,还要赔偿30万元生态损失。这些案例都在印证:所谓“神奇疗效”不过是不法分子的谎言,等着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惩。

背后的数字更触目惊心。司法鉴定显示,单只穿山甲胴体价值达2.7万元,褐翅鸦鹃等二级保护鸟类单只估值超万元。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涉案动物价值累计超20万元,就属于“情节特别严重”,量刑起点直接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执法数据更惊人:2018至2023年间,全国查处涉野生动物药酒案超1200起,涉案金额逾3亿元——这些数字,是生态的伤口,也是法律的红线。

有人或许会问:“药用”能不能成为例外?答案是否定的。虽然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留了药用特殊通道,但明确要求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而现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穿山甲等物种已被移除药用许可,虎骨、犀牛角等制品的交易,不管打着“养生”还是“治癌”的旗号,都是违法的。

从中医角度看,这种“依赖珍稀动物制品”的做法,本就违背传统养生理念。《黄帝内经》强调“治未病”,真正的养生是饮食调理、适度运动、作息规律,而非迷信“虎骨、穿山甲”这类珍稀药材。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患者急于求治的心理,夸大功效,把“养生”变成了违法的借口。

办案法官最后提醒:养生要讲科学,更要守法律。每一件保护动物制品的背后,都是一个物种的消逝、生态的破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的守护者,别为了一时的“保健需求”触碰红线——守住生态,就是守住我们的未来。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