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3-2025年多地保健品诈骗案复盘:银发族“甜头-情感-话术”陷阱里的数字与破局法

2025-09-29人已围观

2023-2025年多地保健品诈骗案复盘:银发族“甜头-情感-话术”陷阱里的数字与破局法

清晨五点,某酒店会议厅的灯光已经亮起,百来位银发老人坐得端端正正,盯着台上穿白大褂的“健康导师”。主办方没急着推销产品,先给每人递上一袋鸡蛋、一捆挂面——“都是给叔叔阿姨的小福利”。等老人放松下来,讲师开始讲“秋冬养生重点”,末了才轻描淡写提:“今天订我们的产品,再额外送价值几千块的营养粉、养生床垫。”这种“先给甜头再引导消费”的套路,和2023年惠州曝光的保健品诈骗案几乎一模一样:当时犯罪团伙连续三个月送试用装,等老人放下戒心,直接诱导花数万元购买所谓“特效保健品”。

更隐蔽的是“专业伪装术”。有款标注为普通食品的“巴马百岁酒”,讲座里却被吹得神乎其神:“能调理三高、延缓衰老,效果比吃药还好”。南通市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副主任黄剑峰明确指出,就算产品有合法资质,这种宣传也属于“显著功效夸大”,已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更要命的是,这款酒的禁忌人群正好覆盖大部分参会老人——现场超八成老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基础病。从中医“辨证施养”理论来看,这类患者本应“限制饮酒、避免辛辣”,所谓“养生酒”不仅无法起到保健作用,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最戳人的是“情感围猎”。不少受骗老人都说:“工作人员比子女还贴心。”犯罪团伙每天早晚打电话问候起居,会场里专人搀扶着聊天,甚至记住老人的生日送小蛋糕——把老人哄得对其产生强烈心理依赖。2025年北京曝光的“糖豆诈骗案”就是典型案例:87岁的王奶奶就是在工作人员天天陪着的情况下,被带到银行取了5万元现金,直到民警赶来才意识到被骗。老人需要的不是“神奇养生产品”,而是子女的情感陪伴——骗子恰恰钻了这个空子,把“关心”变成了操控老人的工具。

要破解这些陷阱,先看清两组关键数据和两个防范要点。首先是监管数据:当前市面上约37%的保健酒存在宣传违规问题,要么夸大疗效,要么冒充药品。执法人员反复提醒,正规保健食品必须带有“国食健字”标识,包装上不会出现“治疗三高”“预防癌症”这类表述——只要有这些绝对化说法,肯定是虚假宣传。遇到类似情况,消费者可直接拨打12315热线举报。对家里老人而言,如果发现异常大额消费,子女可以先通过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核查产品批号,再留存购物小票、转账记录等证据——这些都是后续维权的关键依据。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