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海南椰岛复盘:71年保健酒企的多线布局与财务、监管博弈

2025-10-02人已围观

2025年海南椰岛复盘:71年保健酒企的多线布局与财务、监管博弈

2025年4月13日,有着71年历史的老牌保健酒企海南椰岛(600238.SH)报收6.04元/股,市值停在27.07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动态市盈率-29.13的尴尬,也藏着资本市场对其多线布局的观望。而上交所近期下发的监管问询函,更是把企业对外投资的信息披露透明度问题直接推到舆论中心。监管机构重点追问两起合作进展:2021年与河北衡湖缘酿酒公司联合推进的草本老白干香型白酒项目,以及2025年刚和四川宜府春酒业合资的草本兼香型白酒项目,要求明确信披是否到位、项目落地节奏。

作为国资背景的企业,海南椰岛正从“单一保健酒企”向“复合型酒企”转型。2020年的经营数据能看出转型支撑:当年酒类业务营收3.266亿元,占总营收40.42%,毛利率维持在56.39%的高位——这意味着酒类板块既有规模又有盈利空间。后来椰岛拿出2.4亿元现金、占股80%与茅台镇糊涂酒业合作,显然是想在酱酒赛道扎稳脚跟。

现在的椰岛形成了三大产品体系:经典保健酒鹿龟酒、健康小酒海王酒,以及酱香系列海酱。天猫旗舰店的定价很有针对性:海酱20卖1499元/瓶,海酱10卖798元/瓶——这和劲牌毛铺草本酒50亿元的年销售额形成市场呼应,两者都在打“草本+酒”的差异化牌。但从产品矩阵看,椰岛的选择偏“分散”:除原有保健酒、酱香,又加了草本兼香型白酒,覆盖三大品类。对比劲牌专注酱酒的聚焦策略,椰岛的战线明显更长。这里能联系中医“药食同源”理论——椰岛想靠“草本”做产品内核,但品类太杂反而会稀释“草本”的核心价值。就像中医开方讲究“君臣佐使”,主次分明才能发挥效果,多品类并进容易让消费者记不住品牌核心标签。

看近五年业绩波动,更能体会椰岛的成长阵痛:酒类营收2019年是1.6亿元,2021年冲到3.37亿元峰值,2023年又回落至1.44亿元;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56.39%降到2023年的39.31%——市场竞争加剧直接压缩了盈利空间。但有个积极信号:酒业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比例,从2019年的80.12%涨到2023年的91.48%,说明企业在往核心业务聚焦,逐步剥离非主业。

对比行业玩家,椰岛的“多线布局”更显特别。劲牌2017年切入酱酒,2020年就成了核心产区宣言成员,靠的就是“专注做一件事”。而椰岛选多品类并进,虽2020年靠此实现扣非净利润1631万元扭亏,但3.8%的日换手率说明投资者对策略信心不足。不过椰岛没放弃技术积累:他们制定了《草本酱酒》团体标准,试图建立品类壁垒——这和五粮液“五粮本草”千元定价的差异化策略异曲同工,都是想靠“标准+技术”打独特优势。有专业文献指出,白酒品类创新的关键是“技术背书+标准引领”,椰岛的团体标准算是踩中了方向。

二级市场的反馈很真实:近5天主力资金净流入波动剧烈,单日最大流出达-1110万元,显然资本对“多线作战”的效率存疑。虽然椰岛和國馬集团合作拿到国资酱酒品牌背书,但-9.5%的资产回报率还是暴露了运营效率问题。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企业多年研发投入没白费,累计取得多项专利——比如用现代工艺提取草本成分的技术,既保留了中医“药食同源”理念,又符合白酒口感要求,为“草本+酱香”的创新打下基础。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