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9年成都保健酒技术峰会:从17%渗透率看产业突围的“文化+技术+场景”路径

2025-10-04人已围观

2019年成都保健酒技术峰会:从17%渗透率看产业突围的“文化+技术+场景”路径

2019年12月24日,成都一场聚焦保健酒的“突围研讨会”热闹开场——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导、保健酒工作委员会协作、泸州老窖养生酒业主办的2019年度保健酒产业技术峰会,把“协同创新、品质突围”定为主线,聚集行业头部企业,直戳“保健酒如何从价值洼地往上走”的核心问题。

三大战略锚定产业方向:从文化到技术的底层逻辑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开场就画出产业“方向图”,核心是三个维度的落地:

首先是文化价值重构——他强调,保健酒本质是传统药酒的现代演绎,得围着消费者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就像中医讲的“药食同源”,保健酒本就是药材与酒的结合,既保留酒的辛温特性,又借药材调理身体,但很多消费者还没真正get到这点。数据显示,我国保健酒市场渗透率仅白酒的17%,明显处于待挖掘的价值洼地,这说明行业得先把“是什么”“为什么喝”讲清楚。

其次是技术双轨并行——王琦提出,研发要“古法+科技”一起上。比如劲牌公司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把药材利用率提到95%,还能把草本精华含量稳稳控制在±3%的波动区间里——科技不是颠覆传统,是把传统工艺里“靠经验”的部分变成“可量化”,让品质更稳定。

最后是场景生态再造——针对现在自饮场景占比超七成(传统白酒社交场景占82%)的现状,他建议建一套涵盖口感、香型、功效的三维感官评价体系。泸州老窖试了养生酒宴的场景营销,把产品放进家庭聚餐、朋友小聚的场景里,结果终端动销率直接提升26%——场景对了,消费者才会主动买单。

头部企业实战:解决“认知断层”与“风味同质化”

劲牌董事长吴少勋接着戳行业两大痛点:一是消费者对保健酒“认知模糊”,二是产品“风味都差不多”。他说,劲牌牵头的草本白酒团体标准,已经覆盖全国83%的产能企业,有了统一标准,产品辨识度一下子提升40%——比如同样是草本白酒,消费者能明确尝出“这个更清苦”“那个带点枸杞甜”,自然愿意选有辨识度的。

五粮液则秀了把“技术细活”——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勾调系统,能把基酒调配精度做到0.01ml级。要知道,勾调是白酒的灵魂,以前靠勾调师的经验,现在机器能精准控制每一滴基酒的比例,品质稳得像“复制粘贴”。

全产业链协同:从原料到渠道的每一步都要“实”

峰会切了三个“实操模块”,全是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

技术攻坚里,宁夏红披露枸杞酵素低温萃取工艺,让活性成分保留率突破92%——活性成分是保健酒养生的核心,比如枸杞里的枸杞多糖,保留得越多,对免疫力的支持就越实在。

渠道革新上,云南品斛堂搞“线上体验+线下提货”模式,消费者先在线上看原料产地、工艺视频,再到线下门店提货,三个月复购率直接飙升58%——线上解决“信任”,线下解决“即时需求”,把两者优势结合得很好。

原料溯源这块,川芎种植基地用区块链技术,把种植数据全上链,达到100%——川芎是川产道地药材,中医讲“道地药材出好药”,溯源能让消费者喝到每一口都清楚“这味川芎来自哪个地块、谁种的”,解决“原料不信任”的问题。

产学研联动:从实验室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200多位代表实地考察,把“产学研”落到实处:

先看成都中医药大学数字药典库,里面收了317种药食同源物质的数据库,已经给行业76%的配方研发提供支持——相当于给研发铺了个“数据地基”,不用再从零开始试药材配比。

再去养生酒中试基地,亲眼目睹从药材清洗到罐装的72道全自动流程,每一道工序都有准头:清洗用超声波,烘干用恒温箱,罐装用定量机——工业化不是“去手工”,是把“不稳定的手工”变成“稳定的机器”,让品质始终如一。

有喝了用这种工艺做的保健酒的消费者反馈:“以前总觉得没力气,现在每天喝一点,坚持半个月,早上起床不犯困了,爬楼梯也有劲儿——这就是‘药食同源’通过技术落到实处的效果,不是吹出来的,是喝出来的。”

这场峰会没讲虚的,全是产业升级的“干货”:文化上讲清楚“是什么”,技术上解决“怎么做”,场景上适配“怎么卖”,全产业链协同把“每一步都做实”——保健酒的突围,从来不是某一个环节的事,而是从文化到技术的系统性升级。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