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02年重庆奉节毒鼠强投毒案:18年白酒泡尸守真相,三个关键问号待解
2025-10-05人已围观
2002年重庆奉节毒鼠强投毒案:18年白酒泡尸守真相,三个关键问号待解
2020年父亲节,24岁的重庆奉节朱衣镇姑娘小何发了条微博,字里行间浸着18年的疼——那年她才6岁,跟着8岁哥哥亲眼看着父母倒在剧毒肉片汤下,从此没了爸爸何某介、妈妈杨某。
一顿午餐,碎了全家的天
那天中午,妈妈杨某给刚回家建房的爸爸和两个孩子备午饭。8岁哥哥偷抿了口肉片汤,很快捂着肚子喊痛,家人以为是天热中暑,赶紧送医。等全家坐定吃饭,小何吃了一点也觉肚子难受,可更吓人的事来了:妈妈突然倒在地上抽搐、口吐白沫;爸爸紧接着也出现同样症状。没吃饭的奶奶慌得直哭,一边喊人一边往医院跑,可爸爸送到医院已没了呼吸,妈妈抢救半天也没救回来。
后来尸检像把钝刀割心——两人胃部残留物、家里剩余肉汤,都检出毒鼠强。这种灭鼠剂的毒性有多强?0.25毫克/公斤体重就能致命,比氰化钾毒一百倍不止。
全村凑钱泡尸五个月:用最朴素的法子守证据
出事后,村民们急得睡不着——要抓凶手,得留着尸体当“活证据”!大家凑钱买了棺材、农膜,还有100多斤高度白酒,有人说“用酒泡着,既能防腐,还能留着毒源不跑”。第一次往棺材里倒了170斤白酒,一周后看蒸发了不少,赶紧又加了160斤;每天再搬冰糕放在棺材边降温,怕温度高了坏尸体。就这么泡了五个月,当地政府多次协调下葬,村民都没松口,直到2002年11月8日才安葬。
这事儿成了全国罕见的“白酒泡尸”事件——村民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就知道“尸体在,希望就在”。
查了18年,为啥还没破?
这些年警方没停过,但案子总卡在“证据链断了”:
2002年刚案发,警方排查了建房时有过纠纷的村民,没找到直接证据;
2011年,锁定同村农妇李某某,她承认“因感情纠纷投毒”,可没有实物支撑——没找到她买毒鼠强的记录,没找到下毒的工具,检察院最终不予起诉。
其实早在2001-2003年,全国超95%的投毒案都用毒鼠强,可这类案子天生难破:毒源散、证据易失,就像这案子,凶手的口供有了,可“毒从哪来、怎么下的”,全是空白。
18年的伤,从来不是“失去”那么简单
案子像块石头,压了小何一家18年:
兄妹俩从小靠慈善机构资助上学,现在都工作了,可逢年过节还是会想起奶奶守着棺材的样子——奶奶那时每天熬绿豆汤给帮忙的村民喝,中医说绿豆“解诸毒”,大家怕沾到毒,喝碗汤也算图个安心;
案发地现在盖了司法系统办公楼,可奶奶总说:“楼再高,不如抓住凶手,给我儿子媳妇一个说法。”
要破案,还差这三步
现在重启悬案,得盯着几个关键动作:
先把2011年李某某的供述挖细——她说的“感情纠纷”到底是真话还是托词?
再用现代刑侦技术重新验物证,比如用质谱分析找当年肉汤里的残留毒源,用DNA比对看看有没有漏掉的线索;
还有,打通跨区域案件信息共享——万一凶手当年买毒鼠强的记录在其他省份呢?
按照最高法规定,非法制售毒鼠强最高能判死刑,可这案子的核心,是把“只有口供、没有物证”的缺口补上。
18年过去了,小何还是会梦到爸爸妈妈在厨房做饭的样子,还是会想起奶奶蹲在棺材边放冰糕的身影。她跟记者说:“我不怪谁,就想让凶手知道,有人等着他偿命。”
(本文综合华商报、澎湃新闻等权威报道整理,案件后续进展将持续关注)
相关文章
- 2002年重庆奉节毒鼠强投毒案:18年白酒泡尸守真相,三个关键问号待解
- 2025年青梅酒文化溯源与泡酒瓶科学选择:基于11项实测数据的传统养生指南
- 17年贬谪路、287首酒诗:苏东坡的酿酒哲学与生命实践
- 2025年养生避坑指南:8个被科学数据戳破的“伪健康习惯”
- 2019年酒业并购多元化观察:资本、政策与品类的整合图谱
- 2025版科学饮酒防护指南:用3组核心数据守住胃与肝的防线
- 2025成都糖酒会:5亿饮酒人群关注的海洋科技解酒新品
- 2025年清明武汉3人药酒中毒事件:18.7%农村自酿酒甲醇超标,17起广西案例揭中药
- 2024年上海酒类包装合规率100%:从检测数据看行业“轻包装”转型
- 2025年咖啡与酒精同饮风险解析:基于生理机制的科学防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