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首届四川原酒20强榜单发布:邛崃三强凭千年基因与硬实力跻身头部

2025-10-06人已围观

首届四川原酒20强榜单发布:邛崃三强凭千年基因与硬实力跻身头部

最近,四川白酒圈炸了个“实在好消息”——首届四川省原酒生产企业20强名单正式出炉,来自邛崃的宜府春、文君井、渔樵三家酒企稳稳占得三席。这份由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主导的榜单,不是“评先进”那么简单,是对企业从生产到创新的“全维度体检”。评选紧扣生产质量、经济效益、安全环保、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五大维度,细化到窖池数量、原酒储量、年产值、ISO认证、技术团队、产学研成果等22项核心指标,每一项都要“拿数据拍桌子”。评审过程更严:先让专家组扎进厂里查车间、看储酒罐,再随机抽原酒和窖泥样本检测,接着多维度打分,最后找国家级评酒师蒙着眼尝——全程公证机构盯着,公平性没跑儿。

宜府春酒业:把产学研刻进车间的“老黄牛”

1980年就扎根邛崃的宜府春,是“实干派”的典型。154亩厂区里,2000余口发酵窖池昼夜运转,年产能破万吨;技术团队里坐着2位国家级评酒委员、5位省级专家,还和江南大学共建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他们牵头写的《白酒生产使用技术》,早成了川酒行业的“操作手册”,把“产学研”从口号变成了窖池里的酒香。

文君井集团:守着非遗的“风味守艺人”

文君井的底气,藏在非遗技艺里。4000口标准化窖池撑起8000吨年产量,更有20000吨洞藏老酒——这洞藏是风味的“密码箱”。企业过了HACCP认证,7项传统工艺进了市级非遗,独创的“五粮配比、双轮发酵”工艺,让产品窖香浓郁指数比行业平均高出一截。懂酒的人都说,文君井的酒里有股“甜润劲儿”,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非遗味道”。

渔樵集团:玩转多香型的“创新尖兵”

渔樵走的是“全香型路线”,浓香、酱香、清香、蓉香排成矩阵,35000吨不锈钢储酒系统稳稳托住品质,产品线拿了“中国驰名商标”。市场端更活,覆盖华北、华东等六大区域,和12家上市酒企签了战略合作——从工艺到市场,渔樵把“创新”落到了酒瓶里。

邛崃的“酿酒基因”:2300年的天地馈赠

为什么是邛崃?答案在2300年的酿酒史里。汉代酿酒壁画、司马相如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典故,还有478处酿酒遗址,连起来就是活的“酿酒教科书”。中医讲“水土养人”,酿酒也一样——北纬30°黄金带的崖谷气候,冰川融水经砂滤矿化的清冽水源,当地窖泥里127种有益微生物(比行业平均多一截),都是邛酒的“先天药引”。就像老中医说的:“好酒是天地人一起酿的”,邛崃的“天地”,早给好酒铺好了路。

产区的“系统兜底”:从品质到服务的闭环

邛崃酒能成气候,更靠后天的“系统发力”。2021年成立的邛酒产业发展中心,把14个部门拧成一股绳;国内首个酒业大数据中心,实现“原料-生产-流通”全链条溯源——产区规上企业营收每年平均涨19.3%,比行业快一大截,这就是体系的劲儿。品质上,推行7项团体标准,建了12万亩酿酒专用粮基地;国家酒类质检中心邛崃实验室一年测2.6万份样本,把“问题酒”挡在出厂前。服务更贴:投资50亿的“白酒梦工场”,集研发、检测、品牌孵化于一身;智慧物流让酒48小时到全国,仓储效率提了40%,帮企业省了不少心。

酒旅融合:让邛酒变成“有温度的文化”

最后,邛酒还把“酒”做成了“体验”。9个特色酒庄集群、18种玩法(工业研学、窖藏体验),2023年接待87万游客,带动收入9.6亿元——喝邛酒不再是“买醉”,是逛酒庄、学酿酒、尝老味道的“文化之旅”。

说到底,邛酒三强登顶,不是运气。是2300年的酿酒基因,是每家企业把“硬功夫”磨到极致,是产区从品质到服务的“全链条兜底”。从窖池里的微生物,到实验室的检测报告,从非遗技艺的传承,到多香型的创新,邛酒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又稳当。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