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贵阳养生馆拔罐烧伤案:17%体表灼伤背后的维权困境与行业隐患

2025-10-06人已围观

2025年贵阳养生馆拔罐烧伤案:17%体表灼伤背后的维权困境与行业隐患

44岁的贵阳刘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寻常的拔罐理疗会变成终身难忘的煎熬——2025年8月29日下午2点多,她在北京路“同仁养生馆”接受技师尹某提议的拔罐服务时,操作中盛装燃烧酒精的器皿意外翻倒,瞬间爆燃的火焰,给她留下了17%体表面积的Ⅱ-Ⅲ度烧伤。

如今躺在贵钢烧伤医院的她,背部与手臂的创面仍有显著炎性反应。哪怕是最轻薄的病号服碰到皮肤,都会引发剧烈疼痛反射;医学影像显示,受损真皮层面积超过800平方厘米,相当于成年人单侧前臂的2.5倍。“连穿衣服都成了酷刑。”刘女士的感慨里,藏着每一次移动的锥心之痛。

事故发生后,涉事技师尹某承认操作流程失当,已垫付前期3.2万元治疗费用。但养生馆负责人王某却强调,刘女士提出的20万元精神损失费等诉求,需等待司法裁决。这类纠纷并非孤例:2024年芜湖一起拔罐烧伤案,法院调解达成15万元赔偿;2023年库车10级伤残案例,赔付金额达12万元——相似的伤痛,早已在不同城市重复上演。

更令人揪心的是,事件暴露出养生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涉事技师无国家认证中医理疗资质,操作违背“闪火留罐”的基本规范(中医传统拔罐本应通过闪火法避免酒精直接接触皮肤),机构更没有应急处理机制。从2020年到2025年,全国累计发生127起拔罐烧伤诉讼,83%的涉事机构都存在证照不全的问题——规范的缺失,早已成了悬在消费者头顶的剑。

对于刘女士而言,维权的关键是“证据保全”。法律专家建议立刻采取三项措施:第一,封存现场监控视频——法律规定监控保存期不少于90天,这是还原真相的核心;第二,收集全部医疗票据,包括后续疤痕修复的预估费用,这些是索赔的直接依据;第三,申请司法鉴定,参照云县类似案例的十级伤残评定标准,明确损伤程度。目前刘女士已着手准备伤残等级鉴定,她的代理律师表示,将依据《民法典》第1192条主张全额赔偿。

“本来想调理身体,结果变成了和机构打官司。”刘女士的无奈,折射出很多受害者的困境。而这起事件留下的,不仅是个人的伤痛,更是对养生服务“安全底线”的叩问——当传统疗法失去规范,受伤的终将是信任它的人。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