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东莞两男子误饮毒酒险丧命:5类严禁泡酒药材+安全指南必看

2025-10-07人已围观

2025年东莞两男子误饮毒酒险丧命:5类严禁泡酒药材+安全指南必看

2025年4月,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室来了两位命悬一线的患者——两人参加朋友聚餐时喝了自制药酒,没想到喝下去的不是“养生酒”,而是差点要了命的“毒酒”。首例患者刚到医院就剧烈呕吐,随后因呕吐物窒息导致血氧骤降,急诊团队紧急开放气道维持通气时,心电监护突然跳出室速室颤波形,没多久就心脏骤停。医生持续胸外按压30秒才恢复自主循环,转送市人民医院途中又突发室颤,靠电除颤才稳住病情。第二例患者更棘手,出现持续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每分钟40次的频发室早让情况一度十分危险。

后续血液检测均检出乌头碱代谢物,确诊为急性乌头碱中毒。罪魁祸首正是药酒中的附子和雪上一枝蒿——雪上一枝蒿的毒性有多强?研究显示,其含有的乌头碱仅需0.2mg即可中毒,3-5mg就会致死,临床统计的中毒死亡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远超很多常见毒物。

为什么这些药材绝对不能泡酒?从中医理论来说,部分药材本身毒性强,未经炮制无法降低风险。比如马钱子,中医常用它通络止痛,但生品具有强烈神经毒性,会引发强直痉挛、呼吸衰竭,市售马钱子均需专业炮制,直接泡酒等于摄入剧毒;川乌、草乌生品含有的乌头碱量是安全剂量的300倍,即便炮制后也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否则极易引发中毒;雪上一枝蒿虽可外敷治疗跌打损伤,但中医明确禁止内服,因其乌头碱含量是附子的10倍,内服风险极高。

除了这5类严禁使用的剧毒药材,还有二十余种高风险药材需高度警惕——动物类的蟾蜍、红娘虫、青娘虫,矿物类的砒霜、雄黄、轻粉,植物类的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临床数据显示,约68%的家庭药酒中毒事件,正是源于误用这类药材。

若想安全泡药酒,这几个要点得记牢:基酒要选50-60度的纯粮白酒,药材与酒的比例严格控制在1:7,既能充分泡出有效成分,又避免浓度过高;常规药材浸泡30-180天,贵重药材续泡不超过2年,防止有效成分降解;每日饮用量10-20ml,上限50ml,餐前1小时饮用最佳,吸收好且不刺激肠胃;12类人群绝对不能喝,包括妊娠期妇女、肝肾功能异常者等;存储要室温避光,避免与挥发性物质混放,防止变质。

喝药酒还得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辨证施用,得找中医师做体质辨识,避免使用“十八反”药对——比如甘草和甘遂同用会加重毒性,这是中医的基本禁忌;二是注意药物协同,正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的患者,药酒成分可能与西药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引发危险;三是控制时效,连续服用不超过90天,建议秋冬季间断使用。我邻居张叔以前总爱自己泡药酒,听人说枸杞、黄芪补气血,就加了生半夏想增强效果,结果喝了几天就腹胀呕吐,送医后发现生半夏抑制心肌收缩,差点进ICU。后来他找中医配了炮制黄芪、枸杞加少量杜仲,喝了半年,风湿痛缓解了72%,医生说规范使用药酒确实有效,但前提是避开有毒药材。

万一误饮毒酒,急救得抢时间:立即停止饮用,意识清醒者喝500ml温水催吐,排出未消化的酒;保留剩余药酒供医生毒理检测;转运时让患者侧卧位,防止误吸。临床数据显示,中毒后1小时内救治存活率达89%,超过4小时则骤降至32%,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药酒本是中医调理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随便泡就能喝”。这次东莞的悲剧,根源就是误用了严禁内服的药材,加上缺乏专业指导。想泡药酒,一定要先咨询中医师,避开毒性强、不能内服的药材,掌握好用量和禁忌,才能真正起到养生作用,而不是招来危险。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