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青岛自制药酒安全警示:年均12.7%中毒增长,83%涉非药食同源药材

2025-10-13人已围观

2025年青岛自制药酒安全警示:年均12.7%中毒增长,83%涉非药食同源药材

近期,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针对自制药酒频发中毒事件发布专项预警——近三年全市因自制药酒导致的中毒案例,每年平均增长12.7%,更值得警惕的是,其中83%的案例与违规使用非药食同源目录药材直接相关。原本想通过药酒养生,结果反踩健康红线,监管特意划了三大安全防线,每一条都紧扣风险核心。

第一道防线:药材选用必须锚定“药食同源”基准线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是建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安全实践,可国家2024年最新版药食同源物质目录明确的110种可药食两用物质,并非所有人的“养生万能方”。监测数据显示,34.6%的自制饮品者仍在违规使用乌头、蝎子、野蜂蜜等非目录药材——比如2023年某市民听信“草乌泡酒治风湿”的说法,从旅游区流动摊贩处购买草乌泡酒,饮用后因乌头碱中毒引发心率失常送医。这类药材本身含有毒性成分,根本不在普通食材的安全范畴内,随意使用等于给健康埋雷。

第二道防线:制作过程要守好“资质-原料-工艺”三重关

自制药酒不是“家里熬汤”,每一步都得讲规范:

其一,必须有医师指导——要是有疾病需求,得先去正规医疗机构确诊,再由医生根据体质配比药方,比如哮喘患者就得避开麻黄这类刺激性成分,不能凭感觉瞎配;

其二,原料得正规——严禁使用野生动物制品或街边不明来源的药材,2024年查处的“侯元祥违法制售抗癌药”案,正是因使用非正规渠道药材导致毒性失控;

其三,工艺要专业——像附子这类需要炮制减毒的药材,未经专业处理直接浸泡,毒性残留会超标17倍,看似“节省步骤”,实则是把毒素喝进身体。

第三道防线:中毒应急要抓住“黄金4小时”救命窗

一旦出现头晕、幻视等14种典型中毒症状,得立刻按这三步做:

首先,黄金4小时内催吐——这是减少毒素吸收的关键,成功率能达78%;

其次,保留呕吐物和食材样本——2023年某蘑菇中毒案中,正是因为家属保留了样本,医生快速锁定毒素来源,救治效率提升了40%;

最后,马上拨打12315举报——2024年一季度该热线接报处理效率比去年同期高25%,能第一时间溯源问题药材,避免更多人受害。

最后要明确:药酒从来不是食品!2023年市监局查处非法添加药品案件21起,罚没款超3000万元,其中5起涉刑案件的当事人都宣称“祖传秘方”。可中医从不说“祖传”能代替专业诊疗——自制药酒的风险,恰恰在于把“治病”变成“试毒”。想调理身体,还是找正规医生开方子更稳妥,别让“养生”变成“害生”。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