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2025年度食品安全警示案例:非法添加西地那非壮阳酒案的法律定性与行业教训
2025-10-13人已围观
2024-2025年度食品安全警示案例:非法添加西地那非壮阳酒案的法律定性与行业教训
2024年4月,消费者钟某喝了一款“天然养生酒”后突发不适,送医检测竟发现酒中含处方药西地那非——这起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最终揭开了一起触犯刑法的食品安全犯罪。
兰某2022年才在大余县开商行做食品生意,2023年6-7月有人上门推销“天然养生酒”,106元/瓶的进价虽低,却既没合格证明也没正规票据。兰某没深究来源,转头就在朋友圈以188元/瓶卖起来。直到钟某举报,市监部门现场查扣库存3瓶,复检再次确认含西地那非——这种物质早被《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列为禁用,严禁用于食品。
虽说涉案金额才千余元,可依据两高司法解释,这依然构成刑事犯罪。检察机关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起诉后,法院认定兰某有两个关键过错:没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明明知道产品来源非法还继续卖。最后兰某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罚3000元,还得在缓刑期里不能做食品行业生意。对比山东邹平某药店卖含西地那非保健品案(涉案2000-3000元,判八个月),兰某因为没造成严重健康损害、认罪态度好,才拿到缓刑。
刑法第144条说得很清楚,卖明知含毒害成分的食品,最低判五年以下。兰某能缓刑,一是没让消费者受严重伤害,二是认罪悔罪态度好。要提醒的是,司法里认“明知”很严——拿不出合法进货凭证、进价明显低于市场价,都能推定是“故意的”。
为啥严打这类案子?西地那非是治心血管病的处方药,加到食品里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这完全违背中医“药食同源、辨证施食”的原则——中医讲食品是调养,药品是治病,把处方药当养生品卖,就是混淆边界,把消费者往风险里推。
最近两年,监管部门重点打三类违法:网络卖“功能性”食品、乡村隐蔽卖假酒、冒充保健酒的产品。2023-2024年全国查了127起类似案子,涉案金额超2000万;其中81.6%的违法添加都涉及“壮阳”“减肥”类——这类产品抓住消费者“想快速见效”的心理,成了不法商家的“重灾区”。
对食品经营者来说,避坑就得建“双核查”机制:一是查供货方有没有资质,二是要同批次的检测报告。尤其是卖“壮阳”“减肥”食品的,更得绷紧弦——这不是额外要求,是法律底线,也是对消费者负责。
兰某的案子,就是“贪小利踩红线”的活例子。食品生意容不得侥幸,多查一次资质、多问一句来源,才能守住合规底线,别像他一样栽在“没当回事”上。
相关文章
- 2024-2025年度食品安全警示案例:非法添加西地那非壮阳酒案的法律定性与行业
- 64岁韦某误喝草乌药酒险丧命:2010-2022年广西17起自制药酒中毒案里的乌头碱
- 2024年贵州12小时生死抢救:自制药酒乌头碱中毒患者的逆转之路
- 2025高档白酒九大虚假宣传真相:化学硕士用数据撕开行业伪装
- 2025年海马案敲警钟:30条野生海马背后的法律红线与生态警示
- 2025山东银发深度养生指南:6大维度数据化康养路线全解析
- 大容山86.3%农户的陶坛智慧:56度“液体黄金”的科技养生突围
- 2025春节选酒避坑指南:8年实战总结4类雷区+3款高适配酒单
- 2023年泸州世界传统医药日:10位名中医+195科中药材亮出健康产业新名片
- 复购率超行业27%、酯类提升19.3%:百粱坊酒业的散白酒品质突围(202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