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河池长寿酒业携“水土养酒”核心优势亮相南宁:8.5万吨产量背后的养生与科技密码

2025-10-13人已围观

2025年河池长寿酒业携“水土养酒”核心优势亮相南宁:8.5万吨产量背后的养生与科技密码

9月的南宁,河池“长寿福地 酒醇飘香”推介会现场的酒香里,藏着一套“从地里种到心里”的酿酒逻辑——副市长韦祖林一句话点出关键:“我们的酒,是北纬24°的风、富硒土的水、深层泉的甜,共同酿出来的长寿味儿。”

中医讲“水土养人,酒承水土”,河池的酒从源头就占了“养生先机”:地处北纬24°黄金气候带,温湿条件刚好匹配酿酒微生物的生长;土壤里富含硒元素,是“药食同源”的基础;还有深层矿泉水资源,硬度低、矿物质全。比如巴马神酒用当地长寿谷物发酵,中医说“谷气通于脾”,酒体温和能养脾胃;都安黄酒是小坛慢发酵,氨基酸含量比普通黄酒高10%,适合补气血;东兰墨米酒更直接,墨米本身是“补肾益气”的食材,酿出来的酒连中医都推荐给体虚的人喝。

不止原料好,河池把酿酒变成了“全链共富”的事。他们搞“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建了38个标准化酿酒原料基地,带着2.6万农户种高粱、墨米、桑果——种粮户不用愁销路,酒企也能拿到稳定的好原料。最有特色的是“一镇一酒坊”:巴马做神酒,都安做黄酒,东兰做墨米酒,天峨做山旮旯酒……覆盖黄、白、红、清、保健五大品类,把“一村一品”变成“一镇一酒”,每个镇都守着自己的“酒招牌”。

说到品质,丹泉和德胜红兰是“老字号里的硬骨头”。早在2013年,俩牌子就拿了“广西老字号”认证。丹泉有7万吨洞藏基酒,藏在“世界最大天然藏酒洞”——洞天酒海里,溶洞恒温16-18℃、湿度75-85%,相当于给酒找了个“天然陈化仓”。中医说“陈酒养身”,放了好几年的酒,辛辣味散了,醇和劲儿出来,喝着更顺。德胜红兰的“双蒸技法”更绝,能把酒体醇厚度提升15%——比行业标准还高,中医讲“酒性温和才养人”,这技法刚好把酒的冲劲去掉,留下绵柔的口感。

数据不会说谎:河池现在有22家持证酿酒企业,5家年产值超亿元。2016年全市酒产量突破8.5万吨,规模以上企业营收达到34.19亿元,给制造业税收贡献了18%——这酒,是真的成了当地的“支柱”。

这次推介会,14家酒企带25个品牌亮相,当场签了大单:丹泉、天龙泉、德胜红兰拿下3000万元采购订单,8家电商谈成线上分销。最亮眼的是顺凯桑果的葚豪桑果酒,用“桑果酵素低温发酵”技术保留了维生素和花青素,中医说“桑果补肝肾”,刚摆出来就有3家经销商给了百万级订单。

更潮的是“OMO双线营销”:线下设沉浸式品鉴区,让消费者尝着酒、摸着溶洞模型;线上开云展厅直播,主播拿着酒讲“洞藏”“双蒸”的故事。结果抖音“河池美酒”话题播了1200万次,京东广西特产馆的酒预售量涨了3倍。还有文旅融合,丹泉的“洞藏之旅”让游客钻溶洞看藏酒,天龙泉的智能酿造体验让人大开眼界——智能上甑机器人能把投料精度控制在±5克以内,出酒率达到82%的行业顶流水平。每年这两个项目引50万人次游客,不仅卖了酒,还把“游客”变成“回头客”:河池酒企客单价涨了26%,复购率多了19%。

天龙泉的科技投入更实在,砸2000万元建微生物菌种库,保存了736株特色菌株——这就像给酒找了个“微生物军团”,发酵更稳定,风味更独特。

其实河池的酒能打动南宁人,就是把“传统”和“现代”揉明白了:地理给好原料,产业链绑农户,老字号守品质,科技提效率,文旅拓销路。就像现场喝了二十年丹泉的老经销商说的:“河池的酒,喝的是小时候的味道,是长寿乡的踏实,是放心的好味道。”

这次亮相南宁,让更多人尝到了河池长寿酒里的“水土劲儿”——那是土地的馈赠,是手艺的坚守,更是“把酒酿进生活里”的诚意。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