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2025年云南乌头类药材中毒警示:半年4人死亡,这些用药误区要警惕

2025-10-14人已围观

2024-2025年云南乌头类药材中毒警示:半年4人死亡,这些用药误区要警惕

很多人觉得中药温和安全,却不知道有些传统药材藏着“致命风险”——2024年上半年,云南就有4人因误食乌头类药材丢了性命。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金锐提醒,乌头类生物碱是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药材里的剧毒成分,用量稍有偏差就可能酿成悲剧。

含乌头碱的常用药有三类,功效虽好但得“认清楚”

金锐系统梳理了含乌头碱的常见药物,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单味药材,包括祛风除湿的川乌、散寒止痛的草乌、回阳救逆的附子,以及雪上一枝蒿;第二类是复方制剂,比如治风寒湿痹的乌头桂枝汤、调理脾胃虚寒的附子理中丸、改善肾阳虚的金匮肾气丸、通经活络的小活络丹;第三类是特殊用途药品,像部分抗癌制剂和藏药配方。这些药材并非“洪水猛兽”——它们在治疗骨伤科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阳虚证候(脾肾阳虚导致的腹泻)、心血管重症(慢性心衰辅助治疗)方面,效果很显著,但必须用对方法和剂量。

乌头碱中毒分“轻重”,口麻就得立刻停

乌头碱中毒有典型的分级表现。轻度时会口舌麻木、头晕头痛,或者感觉四肢有蚂蚁在爬;要是发展到重度,会伴随剧烈呕吐、心率失常(比如室颤)、血压骤降,甚至意识障碍。金锐特别强调:“只要出现口腔麻木,必须马上停用可疑物质。如果已经心悸胸闷,死亡率会急剧上升,一定要在120分钟内送医——这120分钟是救命的关键。”

78%中毒案例源于三个“危险行为”,别再踩坑

为啥会有人中毒?统计显示,78%的中毒事件都和这三个误区有关:一是自制药酒,光草乌泡酒就占了一半以上的中毒病例——很多人觉得“泡酒能补身子”,却不知道酒精会加速毒素吸收;二是超量进补,民间常说“剂量加倍疗效好”,其实乌头碱的安全剂量极低,口服0.2毫克就能中毒,3-5毫克直接致命;三是配伍失当,比如和酒精一起喝,会让毒素更快进入血液。就像云南某县的王某,误信偏方把生草乌泡在白酒里三个月,喝了之后30分钟就呼吸衰竭,虽经抢救还是离世了,教训太深刻。

安全用乌头类药材,要守好这三条“红线”

那普通人该怎么避开风险?金锐给出三个核心建议:第一,渠道要正规——只能从正规医疗机构拿炮制合格的乌头类药材,外面的“土药材”“野生药材”千万别碰;第二,处方要规范——只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才能开含乌头碱的处方,而且处方上必须标注“先煎60分钟”这样的减毒工艺,这一步能大幅降低毒性;第三,杜绝自我诊疗——绝对不能照着网络上的“秘方”做药膳、泡药酒,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不是随便吃的。

再看一组数据:2024年上半年云南累计报告13起乌头类物质中毒事件,62人发病,4人死亡,死亡率维持在6.45%,和2015-2019年全省年均6.6起的发生率基本持平。这说明民间用药的风险防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长期重视。

其实中医用乌头类药材是讲理论的——比如附子,性大热、有毒,能入心、脾、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像一些严重的阳虚病人,比如畏寒肢冷、五更泻、心衰水肿,用炮制过的附子和干姜、甘草配伍,能慢慢温补阳气。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正规医生指导”“控制剂量”“正确煎煮”,差一步都可能变成“毒药”。

中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但得会用、用好。乌头类药材的功效再好,也抵不过错误使用的风险。记住金锐医生的提醒:“出现口麻立刻停,心悸胸闷赶紧送医。”别为了所谓的“疗效”拿生命开玩笑。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