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7年滁州1500万假酒案追踪:30元劣质酒冒充千元名酿的暴利黑链

2025-10-14人已围观

2017年滁州1500万假酒案追踪:30元劣质酒冒充千元名酿的暴利黑链

岁末年初婚庆旺季,烟酒市场的热闹背后藏着致命陷阱——最近滁州警方通报的一起跨省假酒案,把“30元勾兑酒卖千元”的灰色产业链扒得明明白白。犯罪团伙用简陋工艺灌装劣质酒,贴上名酒商标后以正品3折销往五省,涉案金额超1500万元,连办案民警都说“这种制假的猖狂程度,比想象中更触目惊心”。

地下作坊的“低成本造假术”:卫生条件为零,工业香精凑香气

在江苏仪征的一个居民楼地下室,侦查人员找到了团伙的核心制假点:操作台上散落着回收的茅台、五粮液空瓶,工人直接用漏斗把散装白酒灌进去,再用生锈的劣质封口机“咔嗒”一声封死——一瓶假“飞天茅台”就这么诞生了。作坊里没有消毒设备,酒瓶堆在潮湿发霉的地上,空气里飘着刺鼻的酒精味。山西长治的同类案件更夸张,团伙为了让假酒“有那股子味儿”,居然往酒里加工业香精,模仿名酒的香气,根本不管这些化学物质会不会喝坏人。

据《中国酒类安全风险研究报告》统计,这类地下作坊的制假成本低得惊人:原料用的是工业酒精或劣质散装酒,每瓶成本不到10元;包装是从废品站收来的真酒瓶和假标签,每套15元左右——两者加起来才25元,转手就能以正品30%-50%的价格卖出去。

环环相扣的犯罪网络:从基酒到物流,全是“自己人”

这些地下作坊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办案民警顺着物流单和资金流追查发现,整个假酒产业链已经形成“基酒供应-包材制作-灌装-分销”的完整闭环:有人专门从外地买工业酒精,有人仿造名酒包装,有人负责灌装,还有人通过电商平台、烟酒店渠道分销。就像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每个环节都有人盯着,稍有风吹草动就立刻切断联系。

更难查的是资金流转——涉案资金通过17个银行账户来回转,交易记录足足有上百万条。要不是用云端大数据系统分析,根本理不清这笔“糊涂账”。

联动执法端窝点:12月24日同步摧毁4省6个制假点

2017年,依托公安部“春雷行动”,滁州警方联合安徽、江苏、山西、山东、河南五省执法部门,打了场漂亮的“集群战”:

第一步,技术侦查——通过物流数据逆向追踪,锁定了合肥、扬州两个核心制假窝点;

第二步,证据固定——对19名嫌疑人的银行流水、通话记录做司法鉴定,形成了一条从生产到销售的证据链;

第三步,统一收网——12月24日当天,五省警方同步行动,端掉了4个省的6个窝点,现场查扣灌装机、封口机等专业设备,还有1.5万瓶待售的假酒。

消费者得留个心眼:便宜酒里藏着“健康雷”,中医说这酒伤肝脾

从中医角度看,假酒的危害远不止“喝着不对味”——工业香精里的苯类物质、劣质酒精中的甲醇,都会加重肝脏负担,伤脾又伤胃。很多人喝了假酒会觉得“头疼、胃烧得慌”,其实就是这些有害物质在作祟,长期喝还可能引发慢性肝炎或胃溃疡。

怎么防假酒?记住这三点:

一是别贪便宜——某电商平台监测显示,假酒大多以正品3-5折销售,低于这个价的基本有问题;

二是会鉴别——正品防伪码能去品牌官网查,瓶身喷码得清晰,没有重影;

三是敢维权——要是买了假酒,赶紧保存证据,打12315举报,安徽宿城还专门建了酒类智慧保护中心,能免费做假酒鉴定。

这起案件里,1.5万瓶假酒让犯罪团伙赚了超300万,但背后是消费者的损失和健康风险。说到底,那些藏在地下室的作坊,赚的是“昧心钱”——你要的是“面子酒”,他要的是你的“血汗钱”。买酒还是得选正规渠道,别为了省几百块,把健康搭进去。(数据来源:滁州警方通报、《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报告》)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