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多领域监管动态:从教育收费到互联网保险的消费权益守护

2025-10-15人已围观

2025年多领域监管动态:从教育收费到互联网保险的消费权益守护

2025年,教育部联合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要求,各地需显著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进校园的审核监管。其中两条核心规范直戳家长痛点:一是直接禁止以信息化教学或分班教学为名,强制学生购置平板设备或教育类应用程序;二是若学校需统一使用平板或APP作为教学工具,相关费用绝不能转嫁到学生及家长身上,更不许通过家委会或第三方支付等间接方式变相收费。为啥出这狠招?2023年教育收费专项督查数据显示,涉及电子设备强制消费的投诉占比高达12.3%,这次新规就是要系统性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把家长的“隐性负担”彻底砍掉。

同步落地的电子烟监管新政同样严格——自10月1日起,《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全面生效,水果味电子烟彻底退出市场,仅允许销售符合国标的烟草口味产品,以及配备儿童锁的烟具。目前全国已有37家电子烟品牌完成合规改造,80款产品通过审批获准上市,行业集中度正显著提升,这对规范行业秩序、保护未成年人意义不小。

湖北省最新发布的《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也对机构名称做了“硬约束”:严禁使用“大学”“学院”等容易误导公众的词汇,且机构名称必须包含“培训”标识。这政策实施首月,全省累计核查出47起机构名称违规案例,整改完成率达到91.5%,精准打击了那些想打“擦边球”的机构。

监管的“牙齿”还咬向了虚假宣传。宁夏银川市场监管部门近期查处“丽之健”虚假宣传案:涉事商家通过体验式营销向中老年群体兜售所谓“治疗型”家用锻炼器,累计实现经营收入38.85万元,违法所得达18.45万元,最终被处以20万元罚款。无独有偶,太原市“生肖俱乐部”因宣称摆件饰品具有“增财运”功效,涉及虚假广告被罚2.6万元,案件曝光后相关产品网络搜索量骤降63%——虚假宣传的“钱途”,终究是条死路。

食品质量抽检也没放松。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最新抽检结果显示,1438批次食品中有23批次不达标,不合格率维持在1.6%的低水平,但问题产品仍集中在饮用水、调味品等日常品类:比如雅安市雨城区水务公司的天然纯净饮用水检出微生物超标,宣汉汉玺食品的麻辣牛肉丝防腐剂添加量超出国标1.2倍。海南的专项抽检更揪出“重灾区”:海南金海马酒业生产的保健酒,霉菌和酵母值实测值达到标准限值的3.8倍,涉事批次产品已全部下架,杜绝风险扩散。

最后说说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紧急提示的六大互联网保险消费陷阱,每一条都得掰碎了记:一是第三方平台投保,一定要认准持牌机构资质,别被“高收益”“低保费”冲昏头;二是弹窗广告可信度不足三成,随便点可能掉进诈骗陷阱;三是直播销售保险爱夸大宣传,什么“稳赚不赔”“全保障”都是套路;四是跨地域投保后续维权成本增加35%,真出问题跑断腿;五是遇到捆绑销售,记得录屏固证,这是维权的“铁证”;六是奇葩险种比如博彩式的,实际赔付率不足5%,本质是赌博,千万别碰。

其实这些陷阱早有苗头——此前上海消保委联合复旦大学课题组做过互联网保险测评,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名称歧义、信息披露不全、实际保障与宣传不符的问题,这次福建监管局的提示,不过是把“老问题”用更具体的方式点出来。就像保监会一直强调的,买保险得先读条款,别望文生义,有疑问赶紧问客服,可别等理赔时才傻眼。

(本文数据源自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公示信息及执法案例通报)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