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2年荣县“春雷行动”查处养生酒虚假标签案:罚2万+溯源1.2万件“特供酒”案印证标签监管重点

2025-10-19人已围观

2022年荣县“春雷行动”查处养生酒虚假标签案:罚2万+溯源 1.2万件“特供酒”案印证标签监管重点

买养生酒图的是补身子,可要是标签上写着含虫草、灵芝,实际成分根本不对,甚至压根不是保健食品——这样的“假养生”最容易坑人。2022年,荣县市场监管部门在“春雷行动”专项检查中,就查处了一起典型的食品标签欺诈案。涉事的5L装“养生酒”,标签上醒目标注虫草、灵芝等中药材成分,看似是能滋补的保健酒,实则是未取得“蓝帽子”保健食品批号的普通食品,实际成分与标签严重不符。

中医里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虫草、灵芝确实属于补益类食材,但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界限很明确:保健食品得经严格审批,标注“蓝帽子”和批准文号才能宣称保健功能;普通食品乱标中药材,会让消费者误以为有滋补功效,这就是赤裸裸的误导。执法人员当场封存涉案产品,立案调查后发现,厂家为提销量故意混淆概念,把普通酒包装成“养生酒”。根据《食品安全法》,普通食品严禁宣称保健功能,这种行为得严惩——最终,经营商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

更关键的是,这次执法没停在销售端。监管部门同步启动跨区域溯源,把生产端的违法线索移交属地部门,从“卖的人”查到“做的人”,双向治理让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其实类似情况早不是个案: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特供酒”专项整治时,全国累计查处标签违法案件达1.2万件,其中37%涉及保健功能虚假宣称。此前查处的“动力火车”苏打酒仿冒案,就是靠包装混淆误导消费者——一个“成分造假”,一个“外观仿冒”,两种违法类型刚好对照,都戳中了食品标签管理的“痛点”。

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买这类产品得盯紧“三要素”:先看产品执行标准号,再查有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了保健功能必须有),最后核对成分标注是否真实。比如这款养生酒,标了中药材却没有批文,稍留意就能发现问题。

现在,荣县已建立酒类产品“四查机制”:查标签规范性、查成分真实性、查资质完备性、查广告合法性。这种系统化监管,把“虚假宣传+非法添加”这类复合型违法行为都管住了,给区域食品安全筑起了结实防线。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