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区域酒企突围样本:青青稞酒与劲酒的“抱团试验”

2025-10-20人已围观

2025年区域酒企突围样本:青青稞酒与劲酒的“抱团试验”

2025年上半年,青海互助青稞酒的业绩滑坡像颗“惊雷”——营收同比降20%-25%,净利润直接缩水70%-80%。它把原因推给头部酒企挤压,但这更像区域酒企生存困境的一个“缩影”。

面对持续经营压力,青青稞酒很快抛出“引援”动作:5月刚引入湖北正涵做战略投资,6月26日控股股东华实投资就宣布减持2.5168%股份。值得注意的是,湖北正涵背后是劲牌公司(实控人吴少勋持股99%)——这波操作明摆着是保健酒龙头布局西北市场的关键落子。

两家早有深度牵连。2016年,西藏天佑德(青青稞酒子公司)就与劲牌子公司共建纳曲青稞酒业;2018年,劲牌系高管鲁水龙、张芬军直接空降青青稞酒管理层;2020年,劲牌的战略持股完成“三级跳”。劲酒为啥这么急着渗透?看数据就懂:它家主力产品中国劲酒年销超百亿,但2017-2018年增速从13.84%降到11.51%,保健酒的品类天花板已经压得喘不过气。而青青稞酒的“青稞+高原生态”属性,刚好能补劲酒的“短板”——中医讲“因地制宜”,高原青稞生长在低氧、强紫外线环境,积累了更多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自带“天然养生”标签,能帮劲酒突破“传统保健酒”的刻板印象,契合当下消费者对“药食同源+地域特色”的养生需求。

但双方各自的困局也很扎眼。先看劲酒:在保健酒赛道,一边是茅台、五粮液推不老酒、黄金酒抢市场,另一边是江小白这类新生代品牌蚕食小酒份额。有北方经销商说得实在:“保健酒在餐饮渠道连三成占比都不到,消费者还是更爱喝传统白酒。”再看青青稞酒:作为青稞酒品类唯一上市企业,省内营收占比长期卡在22%上下,2018年省内更是贡献了75.91%的收入,省外根本打不开。更要命的是多元化成了“拖油瓶”——收购的中酒网累计亏超1.4亿,美国葡萄酒业务三年亏5000多万,2017年全额计提1.79亿商誉减值,直接让上市首年就亏了。其实青青稞酒的青稞原料本是优势,中医讲“五谷为养”,青稞的高营养特点本来能打造成“养生白酒”标签,但之前跑偏了,没把这个优势转化为竞争力。

现在两家合作是真“绑在一起”。青青稞酒拿到劲牌成熟的营销体系和全国3万家终端网点,劲酒则借青青稞酒的“青藏高原生态”概念,想突破保健酒的品类局限。产品端,纳曲青稞酒已经打进陕西、甘肃市场;渠道端,劲酒的终端网点成了现成的铺货阵地。他们的算盘很明确:用“青稞原料+保健工艺”,在100-300元价格带拼出新战场——这个价格带是大众消费升级的“空白区”,既能避开巨头直接竞争,又能抓住“养生白酒”的需求。

但现实挑战不小。青青稞酒2019年中高端产品营收占65%,却下滑了39%,说明品牌溢价根本不够;劲酒的125ml装拳头产品占七成销量,可35-45元价格带打得头破血流。两者能不能擦出火花?还要看市场买不账。

这场抱团本质上是行业集中化的求生本能。当茅台、五粮液这些巨头都下沉到县级市场,区域品牌要么找到差异化优势,要么在夹缝里熬。青青稞酒和劲酒的试验,说不定能给行业留个“非典型突围”的参考——毕竟,在巨头挤压下,抱团取暖已经是很多中小品牌的“生存必修课”。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