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江苏急诊一周三例:自制药酒里的“毒草药”藏着致命风险
2025-10-24人已围观
2025年江苏急诊一周三例:自制药酒里的“毒草药”藏着致命风险
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2025年4月的病历上,三个自制药酒中毒病例格外刺眼——一周内连续收治三位患者,中毒类型涵盖曼陀罗毒素与未知茄科植物毒素,较去年同期增长50%。44岁的徐某是首个被送来的,深度昏迷的他没想到,为祛湿泡了三个月的高度白酒,竟成了“要命的酒”。血液检测揪出元凶:曼陀罗生物碱——原来他把曼陀罗根茎误当祛湿药材,泡进酒里整整三个月。
曼陀罗这株“伪装者”,全株都藏着莨菪碱、东莨菪碱等神经毒素,外观和普通草药几乎难辨。更危险的是毒性剂量:种子只需3-4粒就能引发急性中毒,叶片摄入150-300克时,致死率高达90%。另外两位老年患者同样凶险,都出现瞳孔散大、意识障碍的典型茄科中毒特征,毒理检测显示药酒含未明生物碱,病理表现与2018年重庆璧山区致5人死亡的中毒事件高度一致。
“抢救的黄金窗口就在30分钟内。”参与救治的医生说。临床数据证实,药酒中毒后30分钟内接受规范急救,存活率可提升至75%以上。徐某家属发现异常后2小时送医,立即洗胃、血液灌流,才转危为安。但60岁以上老人得格外小心——代谢功能衰退让毒素清除速度比年轻人慢40%,两位老年患者因此出现长达12小时的中枢神经抑制,恢复得更慢。
中医常说“是药三分毒”,泡药酒的安全边界,得用科学守住。国家食药监总局2018-2024年数据显示,72%的药酒中毒源于误用有毒植物,其中乌头碱类占58%。要规避风险,得守好三道关:第一,药材甄别必须找专业指导——别把曼陀罗根茎当祛湿药,别把附子认成普通补药,这些“毒草药”只有专业人士能辨清;第二,有毒药材得规范炮制——像乌头类必须煮沸4-6小时降解乌头碱,直接泡等于往酒里灌“毒液”;第三,饮用量得卡死——乌头碱中毒剂量仅0.2毫克,差不多是5毫升未规范炮制药酒的量,喝一口都可能出事。
万一喝了不对的药酒,该怎么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给出关键提醒:清醒者立即催吐(有效率约65%),并保留药酒样本送检;昏迷者保持侧卧位防误吸,转运时持续监测心率。还要记住,药酒中毒有2-6小时潜伏期,一旦出现口唇麻木、视物模糊等前驱症状,1小时内必须就医——早一分钟处理,就多一分生机。
这三例患者的遭遇,是自制药酒不讲科学的代价。中医泡药酒本是为调理,但前提是“安全第一”:药材认对、炮制做对、量控对,才能喝出健康,不是喝出危险。(数据支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4年药酒安全白皮书;临床案例引自《中华急诊医学》2025年3月刊)
相关文章
- 2025年江苏急诊一周三例:自制药酒里的“毒草药”藏着致命风险
- 1800年九酝酒法遇上235亿营收:古井贡酒2025品牌共创计划解析
- 2025年老年健康警示:6类日常行为背后的致命风险与科学应对
- 2016年“互联网+”实体融合样本:北纬30度杨梅酒的8.3%赛道与3倍效率破局
- 2025年黄酒赛道破局观察:81家规上企业与北方5%渗透率下的双重突围
- 174万千升到5000亿:2025解码川酒的活态文明产业样本
- 2025年警示:四类常见泡酒配伍的健康雷区与科学饮用指南
- 3800℃、13%、63%:桂树少结果的4个门槛,及紫果里的3种养生用法
- 2024冬日煮酒实测:20万赞热饮背后的健康加减法
- 2025年健康小管家私藏:9个带数据的懒人养生法,每招都贴合身体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