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7-2018鸿茅药酒事件:从医师问诊到跨省追捕的产业与监管叩问
2025-10-24人已围观
2017-2018鸿茅药酒事件:从医师问诊到跨省追捕的产业与监管叩问
2017年12月19日,广州执业医师谭秦东在美篇平台发布《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从心肌病变、动脉硬化等医学视角,警示中老年群体慎服这款药酒。三天后,内蒙古鸿茅国药公司向凉城县警方报案,指控文章导致企业近142万元利润损失。2018年1月10日,凉城警方跨省前往广州,将谭秦东刑事拘留——这一举动直接点燃舆论风暴。
可就是这样一款引发争议的“神药”,本身的药品身份与功效始终裹着迷雾。它持有“国药准字Z15020795”的甲类非处方中成药批文,组方包含67味药材。按中医理论,其配方原本针对风寒湿痹、脾胃虚寒等问题——比如附子、桂枝能温阳散寒,白术、茯苓可调理脾胃。但说明书明确标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服用,因酒精与部分药材可能加重基础病。耐人寻味的是,2003至2018年间,这款酒的广告在25个省份被查处2630次,却依然能持续获得属地监管部门的批文,制度层面的矛盾不言而喻。
广告投放数据更直观展现其“铺天盖地”的态势:尼尔森网联监测显示,2017年前11个月,鸿茅实业的广告投放同比增幅达55.9%,一举超越宝洁登顶行业榜首;CTRMI数据进一步印证,2016年其电视广告投入高达150亿元,是云南白药同期广告费的21倍。这种“砸钱换曝光”的策略,与董事长鲍洪升的营销基因深度绑定——他曾用26天把婷美内衣的日销做到200万,这套“高频曝光+渠道覆盖”的玩法,被直接复制到鸿茅药酒上。
广告砸出的销量背后,是资本的快速扩张。企业股权变更藏着“低买高卖”的轨迹:2006年鲍洪升团队以518万元估值收购鸿茅药酒时,企业固定资产已近5000万元;到2016年,终端销售额飙升至16.3亿元,坐上“西北药王”的位置。可这份资本传奇的背后,是持续26个省份查处的违法广告,还有2015年北京消费者投诉案——有人买了药酒觉得没用还伤身,投诉后却石沉大海。
鸿茅药酒不是孤例,当年“神药四大天王”中的另外两款,同样用相似套路收割市场。莎普爱思的562条备案广告,被医学界集体质疑夸大疗效——明明是治疗早期白内障的药物,广告却宣称“一滴就见效”;曹清华胶囊作为保健品,却违规宣称能治骨病,2014至2015年间在粤琼滇黑四省被通报违法超过10次。它们的共同逻辑是:用高频广告建立认知,靠线下渠道覆盖下沉市场,把症状宣传得越泛越好(比如“腰腿疼、关节痛都能治”),精准击中中老年人的健康焦虑。就像邻居张阿姨,以前天天喝鸿茅药酒,说“电视上都讲能治风湿”,结果喝了半年血压飙升,去医院才知道是酒精和附子影响了血压——营销误导的危害,藏在每一句“包治百病”的广告词里。
事件核心争议在于监管悖论与法律边界。凉城警方主张“犯罪结果发生地”的管辖权,但清华大学张建伟教授援引刑事诉讼法指出,网络行为发起地广州应具有优先管辖权;徐松林等法学专家更强调,谭秦东作为专业医师的用药警示属于正当公众监督,用刑事手段处置民事纠纷,程序明显失当。这场争议最终推动最高检2018年4月介入,以“事实不清”为由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
更深远的反思,在于产业监管的三大盲区。首先是地域割裂——内蒙古药监持续给鸿茅药酒批文,其他省份却在查处违法广告,制度设计本身就存在对冲;其次是广告失控——2017年数据显示,这款酒的单产品广告备案量达1192条,远超同类竞品;最后是非处方药的营销边界——67味药材的复杂组方,本应需要药师指导使用,却变成了“随便买、放心喝”的大众消费品。这些问题不解决,类似的“神药”还会换个包装卷土重来。
相关文章
- 2017-2018鸿茅药酒事件:从医师问诊到跨省追捕的产业与监管叩问
- 2025年数据警示:自制药酒里的“养生陷阱”,每10例中毒就有3例致命
- 2025版桑葚泡酒技法及天然原浆营养价值科学解析
- 2025东北纯粮散酒产业深度解析:醉开心品牌运营全攻略与核心竞争力拆解
- 2025年数据里的茶酒平衡术:用东方哲学解码身心养护密码
- 2019CAWFF安徽糖酒会参展商:参乡人家酒业人参酒的37%有害物降低率与82%改善
- 2025年“金箔入酒”新规引热议:每公斤0.02克背后的健康迷雾与商业逻辑
- 2025秋糖双馆启幕+历史名人商标争议案+川航EFB减碳843吨:三则成都热点背后的
- 1967年全民鸡血疗法始末:36%不良反应率背后的荒诞与时代困局
- 2025年夏季必吃!7种高性价比绿色食物,消暑护肤双效数据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