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2025年广西17起药酒中毒案复盘:“断肠草”如何藏在自泡酒里夺命?

2025-10-14人已围观

2024-2025年广西17起药酒中毒案复盘:“断肠草”如何藏在自泡酒里夺命?

6月8日晚,南宁宾阳县露圩镇覃某家的农家院飘着饭菜香,村民黄某汉、韦某荣等5人围坐聚餐。谁也没料到,主人家拿出的“青藤药酒”会变成索命凶器——3个饮酒者半小时内相继出现视物模糊、言语障碍的神经症状,22时52分韦某荣经抢救无效死亡,黄某汉转入ICU,仅黄某仙因未饮酒躲过一劫。这场悲剧直接坐实:药酒就是致病根源。

事后自治区疾控中心检测揭开真相:这瓶本是外用的“青藤药酒”,泡的是两年前自采的植物根茎,基酒购于集市散装摊点,里面含有的钩吻碱(俗称“断肠草”)是致命元凶。中医虽提倡用草药泡酒调理,但核心是区分“内服”与“外用”,更要精准辨识药材——这次的错,恰恰踩在最危险的认知雷区:钩吻根的外观和五指毛桃、白狗肠等常见食材药材几乎一模一样,连懂点草药的村民都难分辨。

数据更戳人心:2010-2022年广西累计发生17起自制药酒中毒事件,21人死亡,其中47%源于误用断肠草根,53%是乌头碱中毒。断肠草的毒性堪称“植物杀手”:根部3克、嫩芽7片即可致死;更危险的是,其毒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水高5-8倍,相当于把毒性“放大”了数倍。

这些年类似的悲剧从未断过:2024年云贵桂地区14人因乌头、钩吻中毒死亡;2022年3月桂林一位女士误把外敷药酒当内服,险些丧命;2020年10月来宾4个老者喝自泡酒,1死3伤。疾控专家石萌萌指出,当前药酒中毒的头号诱因是“认知错误”——超六成事故源于误采有毒植物,非专业人士根本没有能力准确鉴别药材。

到底该怎么防?其实有套“四维防护法”:源头管控,严禁餐饮单位制售无标识药酒,建立中药材溯源机制;认知提升,覆盖98%乡镇开展药材辨识培训,制作毒性植物图鉴;应急处置,中毒后立即催吐并保存残余药酒,为医疗鉴定提供关键样本;科学泡制,内服药酒必须由中医师指导配制,外用药酒一定要加醒目的“外用”标识。

最后想郑重提醒:如果喝了药酒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先兆症状,务必在1小时内就医——虽然目前没有钩吻碱的特效解毒剂,但早期干预能把存活率提升至78%。药酒本是养生的载体,别让它变成“赌命的筹码”。

(本文综合南国早报、广西疾控及国家食安风险评估中心权威数据)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