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年中药食品热:83.7%年轻人买单,4大真相扒开养生噱头
2025-09-12人已围观
2024年中药食品热:83.7%年轻人买单,4大真相扒开养生噱头
杭州拱墅区25岁白领李然每周必买添加麦冬、紫苏叶的中药面包——这类单价20-50元的产品,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养生日常”。数据不会说谎:18-35岁群体贡献了全国83.7%的养生消费份额,直接催生超30个中药茶饮品牌;北京某商场养生吐司店日均卖超300份,加真人参的“参吐司”稳坐爆款;社交平台“新中式养生”话题阅读量破亿,决明子奶茶、桑葚冰淇淋这类“中药+”混搭成了流量密码。
但“中药+食品”不是随便加——现行法规仅允许添加《药典》收录的101种食药物质(2024年新增地黄、麦冬等4种)。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黄迪律师强调,违规用目录外药材涉嫌非法添加;北京某三甲医院中医科主任透露,市面40%宣称含中药的冰淇淋,实际只含食用香精。更坑的是,某网红咖啡店“草本咖啡”检测无任何中药材,却以养生名义溢价50%,2024年全国已查处120多起此类虚假宣传案。
这些中药食品真能养生?天津消费者佳乐连续吃三个月“五黑面包”,脱发问题没改善;北京石景山医院调研显示,72%购买者是为求“养生心理暗示”。中医理论里,冰淇淋等寒凉载体与中药“温补”核心相悖,所谓“养生效果”缺乏科学验证。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更明确:要达药材有效剂量,每人每天需吃1.2公斤中药面包或喝8升草本奶茶——远超正常食用量;某品牌“黄芪吐司”每100克仅含0.03克黄芪提取物,不足日常推荐量的1/50。
监管已织密四重防线:一是成分透明化,上海试点“中药成分可视化”,如某茯苓面包标注“0.5克/100克茯苓,日均不超过2片”;二是价格锚定,杭州用“成本+合理溢价”核算,网红中药冰淇淋从38元降到22元;三是溯源管理,广东建中药材区块链溯源系统,扫码可查产地、加工流程;四是专业指导,西安中医医院开通“药膳咨询专线”,累计服务12万人次,拦截3.7万例不当消费。
消费者该怎么选?记住这几点:核对“食药物质目录”,警惕当归、何首乌等非法添加药材;查SC认证编码确认生产资质;日均消费控制在50元内;特殊体质先找医师建议。北京市律通所郑中臣提醒:普通食品不能标治疗功能,只有带“蓝帽子”的才是保健食品。像消费者王欣苒,花2000元买中药甜品后体检指标没改善,最终靠规律作息调理。其实中医药专家共识很清楚:每天7小时睡眠、500克蔬菜、30分钟运动,养生效果远超任何网红中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