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中药食饮爆火:38元冰淇淋里的养生消费新密码

2025-09-28人已围观

2025年中药食饮爆火:38元冰淇淋里的养生消费新密码

2025年的中药食饮赛道,爆款接二连三。上海某品牌推出的38元中药冰淇淋刚登上热搜,就成了年轻人的“养生新宠”——竹香茉莉、八仙果、锡兰决明子等草本配方打底,宣称能清心提神、止咳化痰、清肝明目,精准戳中职场人“想养生又不想丢口味”的需求。上市首周即售罄,加盟咨询量较此前猛增200%。

深圳众心堂中医诊所把“诊疗+茶饮”玩出了复合效应。原木风吧台紧挨着中药柜,下午三点,店员正调试含茯苓、豆蔻的“羊乳养生奶茶”——茯苓在中医里是健脾宁心的经典药材,豆蔻能化湿行气,刚好针对年轻人久坐导致的脾虚、湿气重问题。外卖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创始人伏一凡说,这模式让饮品销售额稳占门店总营收的20%-30%,还拉动艾灸、推拿等传统项目的客流量提升了45%。

“以前是‘奶茶续命’,现在是‘养生奶茶续命’。”深圳苏木君中医诊所的黄丹医师说,当代职场人日均咖啡因摄入达300mg,喝普通奶茶总有“不健康”的负罪感,加了中药元素的茶饮刚好缓解这种矛盾。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5.47%的消费者愿意为含中药成分的茶饮支付溢价,其中18-35岁群体贡献了62%的销售额——这群“养生新势力”,把中药食饮推成了消费市场的“流量担当”。

但争议也如影随形。首都医科大学王一战教授提醒,冰淇淋本质是寒凉食品,而中医养生讲究“养阳护正”,两者存在理念冲突。行业调研显示,51.69%的消费者对产品实际功效存疑,47.94%担忧长期食用风险。不过黄丹补充,只要选对药食同源材料(如枸杞、山楂)并辨证施膳——比如体热者喝决明子、体寒者少碰,确实能起到轻微调理作用,关键是“不夸大、讲科学”。

赛道火了,存活却不易。企查查数据显示,全国“中药饮品”相关企业超8600家,但存活率不足三成。伏一凡算过账:典型门店初始投资约60万元(其中40万用于租金和装修),需日均卖出200杯才能维持运营。某连锁品牌招商负责人坦言,加盟商平均回本周期从6个月延长至14个月,闭店率同比上升37%——“网红店的生命周期魔咒”,同样缠着中药食饮。

头部企业早已开启年轻化试验。东阿阿胶与奈雪联名的滋补茶饮,含5种食材,单日话题量破亿;同仁堂“知嘛健康”的枸杞拿铁等6款产品,年销超500万杯;浙江震元开发的养生膏方系列,复购率达42%;广药集团成立专业公司拓展草本啤酒,已获3项外观专利——这些上市药企正用“老料新做”,把传统养生搬进年轻人的消费场景。

活下来的品牌,都守住了三个“生存法则”。一是场景融合,众心堂靠诊疗服务将32%的茶饮客户转化为传统项目用户;二是产品迭代,头部品牌保持季度上新,SKU超20个,始终抓住年轻人的新鲜感;三是供应链管控,建立药材溯源系统的品牌,投诉率较未建立的品牌降低78%——从配方到供应链,每一步都得“稳扎稳打”。

其实,中药食饮的核心还是《黄帝内经》里的“治未病”理念。把传统药材做成冰淇淋、奶茶,不是要替代中医治疗,而是让养生变日常。就像黄丹说的:“年轻人先通过这些产品接触中医,再慢慢学会辨证施膳,这才是中药食饮能长久的关键。”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