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从1亿到4亿:2015-2018温和酒业的“变与不变”振兴样本

2025-09-29人已围观

从1亿到4亿:2015-2018温和酒业的“变与不变”振兴样本

提到区域酒企从困境突围,山东温和酒业的转型比不少“砸钱拼营销”的案例更有嚼头——2015年四川蒙顶集团注入2.28亿资金后,企业没跟风走价格战老路,反而系统性搭建技术研发、品质管控、跨界合作的生态体系。仅3年,营收就从注资前的不足1亿元冲至2018年的4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00%。这串数字背后,藏着区域酒企破局的底层逻辑:既要敢打破格局,更要守住核心根本。

光有格局不够,品质得用“老理儿+新科技”扎下根

温和酒业懂“水为酒之血,粮为酒之肉”的传统,但更愿用现代技术把老经验做扎实。水源选的是温凉河漩涡水,PH值稳定在7.2+,旋转离心作用天然滤去杂质,像中医说的“清轻之水养醇酒”;制曲用独创小麦工艺,30-40天培养周期让麦香充分释放,给酒打上“馥郁”的基础标签;技术团队更给力——国务院津贴专家李克明、国窖1573设计师吴晓萍领衔,完成窖池改造、酒体设计等18项工艺升级,每一步都在把品质往“标杆”上拉。

成功不是改营销,是价值观驱动的“系统活儿”

温和酒业的爆发,绝非只换了套营销方式,本质是套价值观驱动的系统工程。品质上,内控标准严于国标,定理智化指标波动、饮用舒适度等12项专属参数,像做饭守火候,差一点就丢了原本的味道;市场上,首创“分圈层渗透”,花2000万投广告,还在276个行政村设联络点,把临沂市场占有率做到50%,在消费者心里“扎了根”;成本上,招标采购让综合成本降20%,支撑“中端价格享高端品质”的定位,让消费者觉得“值”;还有社会责任,做“爱心一日捐”等47场慈善活动,慢慢建起“健康饮酒”文化,让买酒不只是买产品,更是买份认同。

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根”

所有变革都围绕三个“不变”:一是匠艺传承,元朝“德升酒坊”的古法没丢,分段取酒、回沙工艺这些核心技艺仍在,像中医传几百年的方子,核心步骤不能改;二是品质信仰,库存老酒勾调技术没变,所以产品有“醉得慢、醒得快”的特性,符合中医“酒性温和不伤身”的说法;三是地域根脉,依托费县优质高粱基地,从种粮到酿酒再到销售全链路本地化,像中医讲“道地药材”,产地对了味道才对。

三招下来,成了行业“黑马”

靠“招标降本、招聘引智、招商拓渠”,温和酒业攒下不少硬家底:专利从0增至8项外观专利+1项科技进步奖;销售网络覆盖临沂90%行政村落,村里小商店基本能找到它家酒;原酒贮藏能力突破万吨级,有了足够“存货”,品质更有保障。

很多人盯着温和酒业从濒临破产到鲁酒十强的“4亿奇迹”,其实更该看它的“变与不变”——变的是生态体系、是营销方法,不变的是对品质的坚守、对传统的尊重。就像哈佛商学院克里斯滕森教授说的“价值锚点”,企业得清楚核心价值在哪,不能随波逐流。温和酒业的故事证明,做区域酒企不用贪大求全,守住品质根脉,搭起适合自己的生态,就能活出自己的样子。就像温河老窖里的酒,慢慢陈化,时间会把所有坚持酿成答案。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