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9年烟台药酒峰会:用12项共性突破与98.6%溶出率,开启传统药酒现代化之路

2025-10-02人已围观

2019年烟台药酒峰会:用12项共性突破与98.6%溶出率,开启传统药酒现代化之路

2019年10月的烟台,秋风裹着海味漫进会场,一场关于传统药酒“破圈”的行业聚会,把全国中医药人的目光拉到了这座海滨城市——由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业委员会主办、张裕集团烟台中亚医药保健酒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年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业委员会年会”与“第二届中国药酒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聚焦“传统药酒怎么转、如何强”,给出了最实在的答案。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如今正赶上新时代的发展风口。刚满一年的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业委员会,已经啃下了行业最头疼的“硬骨头”:针对标准化建设滞后、工艺革新慢、监管规范不统一等12类共性问题,逐个梳理根源、拿出解决方案;还搭起产学研协同平台,让超50家企业凑在一起交流技术,推动建成了“原料采购-生产质控-流通追溯”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就像《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里说的“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专委会的工作把这句话变成了可落地的行动。

本届论坛没玩虚的,直接抛出8个戳中产业痛点的核心议题:从“中医药政策和药酒产业怎么衔接”到“质量认证体系怎么模块化搭”,从“‘取消消费税’提案怎么推进”到“‘一带一路’市场怎么精准闯”,甚至连“中医药酒学学科怎么建”“《中医药酒学》教材怎么编”这类打基础的事都没放过。其中最受期待的是国内首部《中医药酒学》教材——已经联合山西、安徽的中医药院校完成核心章节编撰,这意味着药酒行业“无专业教材、无系统教学”的空白,很快就要被填上了。有中医馆的老药工说:“以前教徒弟熬药酒,全靠口传心授,现在有了教材,能讲清楚‘为什么用白酒配枸杞’‘黄酒加人参为啥更补’,孩子们学起来更明白,老百姓喝着也更放心。”

成果发布环节,张裕中亚医药的“至宝国秘酒”成了全场焦点——这款酒打破了传统药酒“只用单一基酒”的老规矩,把白酒、黄酒、葡萄蒸馏酒揉在了一起。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逻辑,白酒辛温能通经,把药材活性成分快速“带”出来;黄酒甘醇补脾胃,让身体更好吸收;葡萄蒸馏酒活血,帮有效成分在体内散得更匀。现场200多位专家盲品后得出结论:这款酒琥珀色酒体里,药材有效成分溶出率达到98.6%,复合香型的协调度更是行业顶尖水平。中国中药协会的专家评价:“这不是简单的‘换基酒’,是我国药酒从‘凭经验熬’转向‘靠科学配’的标志,把老祖宗的方子和现代科技结合得很到位。”

张裕中亚医药的“稳”,来自1931年创立的“中亚大药房”基因。作为烟台最老的“中华老字号”药企,并入张裕集团后,他们把传统炮制手艺和现代管理拧在了一起:引入葡萄酒的酿制标准,把药酒生产周期从45天缩到31天,缩短了30%;建了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产品不良率一直维持在0.3%以下。现在搞的“药酒+文旅”模式,把生产车间变成“文化课堂”,已经接待超5万人次参观——有位阿姨看完传统熬药过程,听中医讲“药酒不是猛药,是药食两用的调理方”,买了两瓶“至宝国秘酒”,说“每天喝一点,睡眠都变踏实了,这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

为了让企业“走出去”,本届论坛用了产品展、专业刊、线上直播等办法,帮85%的参会企业做了品牌曝光。参会的专家说,这种“技术研讨讲干货、市场转化搭台子”的模式,给传统行业会做了个好榜样——不是只有“坐而论道”才有用,把技术和市场连起来,才能真正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这场秋天的峰会,没有画未来的“大饼”,只讲了当下能落地的“实招”:12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