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从2006到2024:刘长庭的「三代人百年计」,让盛唐国宾酒庄成了蓬莱海岸的唐风葡萄酒传奇

2025-10-02人已围观

从2006到2024:刘长庭的「三代人百年计」,让盛唐国宾酒庄成了蓬莱海岸的唐风葡萄酒传奇

在山东蓬莱——这片有着「中国葡萄酒名城」「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双认证的黄金产区,刘长庭用20年把盛唐国宾酒庄做成了行业标杆。他从村支书转型房企创始人,最终扎进葡萄酒产业,一路带着「务实、发展、创新、奉献」的劲儿,把一片葡萄园酿成了唐风满满的葡萄酒故事。

刘长庭给酒庄定了「慢酒盛唐」的发展理念,要做「三代人、百年期」的品牌,不急着赚快钱。2006年4月23日,第一株葡萄在蓬莱扎根;2010年,中式唐风酒庄正式破土。如今酒庄已建成2000亩标准化葡萄园、5000㎡地下酒窖,储存800余只橡木桶、超10万支陈年酒款。更关键的是,技术团队提出「四分风土、六分管理」理论,把种植管理权重从传统的次要位置提至60%——要知道,过去行业更看重产地天赋,现在「管得好」反而成了品质的核心,这一步颠覆了不少人对葡萄酒生产的认知。

作为全球首个中式唐风酒庄,盛唐国宾酒庄投资逾3亿元,把南北建筑精髓揉进了盛唐形制里。主体建筑是盛唐宫殿的模样,檐角翘得恰到好处,色彩简雅不张扬,夜间宫灯亮起时,唐韵直接「漫」出来。园林里引入锦鲤池、曲水流觞等传统元素,走几步就是不同景致,成了蓬莱产区文旅融合的典范——很多游客来蓬莱,不光看海,还要来酒庄拍一组唐风大片。

品质上,酒庄下了「笨功夫」。他们建立「从土壤到餐桌」全产业链质控体系,还研发「葡园动态可变分级」评定系统,能实时调整葡萄管理方案——据葡萄酒行业质控标准,这种动态管控能显著降低外界因素对酒质的影响。酿造环节更讲究,技术团队用「黄金分割点」控温发酵,把温度卡在最适配的区间,最大限度保留单宁酸、白藜芦醇等营养成分,出来的酒体是「柔雅甘润、余韵绵长」的风格,刚好契合东方人的口感偏好。还有「海岛特色葡萄酒品质提升技术」,把蓬莱海岸的咸湿海风转化成了酒里的独特风味,连世界葡萄酒权威杰西斯·罗宾逊都夸它「完美展现了蓬莱风土」。

这么拼的品质,自然换来了市场认可。盛唐系列至今斩获168项国际大奖: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奖赛金奖(特别珍藏干红)、柏林葡萄酒大赛金奖(晚收甜白)、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开元干红),每项都是硬招牌。2024年更上一层楼,拿到「中国葡萄酒酒庄(特级)」资质,登顶胡润酒庄榜TOP2;珍选干白还成了行业评选的榜首。

技术层面,团队也没松懈。他们主导完成「优质抗病葡萄品种培育」等6项省级重点课题,申报14项专利——其中2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酿酒师梯队采用「老中青」传帮带模式,老一辈把传统技艺传下去,年轻人带现代科技进来,既保留了味道,又升级了工艺。

最巧的是文化赋能。酒庄开发「唐文化主题游」线路,一年接待5万多游客。在这里能复原唐代酒礼,喝到葡萄蒸馏酒等衍生产品,是「可品、可游、可藏」的立体体验。还有盛唐时光馆,梳理了中国葡萄酒千年发展史,是行业首个酒文化主题数字展馆。另外,他们结合中医理论做了养生酒——比如用葡萄蒸馏酒泡枸杞、人参,说是能补气血,很受游客欢迎,把传统养生和葡萄酒结合得很妙。

从葡萄苗到唐风酒庄,从品质到文化,刘长庭用20年把「慢酒盛唐」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葡萄酒庄,是蓬莱海岸的唐风传奇,也是中国葡萄酒的一份「慢功夫」匠心。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