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3成都自酿泡酒市场实探:9成未贴“身份标识”,监管用“七要素”补漏洞
2025-10-10人已围观
2023成都自酿泡酒市场实探:9成未贴“身份标识”,监管用“七要素”补漏洞
最近,成都市食药监局联合成都商报开展餐饮泡酒专项突击检查,结果令人警醒——随机抽查的自酿泡酒商家中,九成未张贴规范的“身份标识”。不少商家仍抱着“传统做法没问题”的心态,殊不知此次监管已从“提醒”转向“严管”。
其实这不是成都第一次聚焦泡酒安全。早在2016年,成都商报就曝光过7家问题泡酒商家,但本次专项检查的覆盖范围显著扩大。监管依据的是2021年2月实施的《成德眉资地区餐饮自制泡酒标识规范》,明确要求商家必须公示酒基来源、泡制原料配比及日期等9项核心信息。大邑县为推动规范落地,专门向辖区商户发放3000余份标识模板,如今已实现泡酒标识合规率100%,把过去的“模糊地带”变成“清晰标准”。
5日上午的检查中,成华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发现“砂锅居”“黑龙滩藤椒鱼府”等商家仍在违规——自制泡酒未贴任何规范标识。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24小时内完成标识更新;若复查仍未达标,将依据《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处罚: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处2000-3万元罚款。
合规的泡酒标识得包含七大关键信息:①酒基生产商的资质证明;②泡制原料的精确配比(如枸杞200g/50L酒);③首次浸泡日期;④酒精度数;⑤禁忌人群提示;⑥贮存条件;⑦监管投诉渠道。特别禁止使用“养生”“保健”等诱导性表述,避免误导消费者。武侯区通过专题培训指导200余家商户完成标识改造,让“糊涂酒”变“明白酒”。
检查也暴露了行业隐患:38%的商户无法提供酒基采购凭证,26%的“陈年泡酒”实际浸泡不足三个月。某餐馆宣称的“五年陈酿”,经查酒基生产日期竟是2022年11月——中医认为,泡酒是“药食同源”的延伸,原料有效成分需足够时间析出(如人参、当归等补益类食材,需浸泡3-6个月才能释放功效),浸泡时间不足不仅没效果,还可能因微生物滋生引发安全问题。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时可扫描标识上的电子追溯码,验证酒基来源和浸泡时长,别被“陈年”噱头蒙骗。
相关文章
- 2023成都自酿泡酒市场实探:9成未贴“身份标识”,监管用“七要素”补漏洞
- 2017“青酌奖”白酒TOP10亚军“老酒篓”:百元民酒凭83.6%得分率突围
- 2025版家庭自制养生药酒实操指南:数据化选料·科学配伍·安全饮用全流程
- 2025年保健酒行业乱象与治理:200亿市场背后的安全命题
- 2025长春“三周末九昼夜”酒驾整治战报:119起涉酒违法里的侥幸代价
- 2025护肾养生实操指南:8组数据支撑的传统技法与日常细节
- 2024年辽吉“特供酒”黑幕:成本6元的军品酒,如何赚走200万?
- 800万观看、1.7倍转化:蓝标劲酒的“健康+轻饮”破圈实践
- 2025荆门陈氏非遗草本雄黄酒:52°清香里藏着千年节气养生方
- 2025年国晶茶本酒健康社交调研:78%企业家酒桌痛点的茶酒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