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4年成都“军区专供”假酒案:成本40元卖350元,黑色产业链藏三大致命风险

2025-10-15人已围观

2024年成都“军区专供”假酒案:成本40元卖350元,黑色产业链藏三大致命风险

成都商人陈先生为商务宴请想找“有面子”的酒,通过短视频平台结识了自称有“特殊渠道”的售酒者。对方遮遮掩掩展示印着“某区专供”“非卖品”字样的酒瓶,宣称用15年陈酿基酒调制,每瓶要价350元。陈先生花4200元买了12瓶,结果聚会时被朋友当场质疑是假酒——这瓶标榜“军区专供”的白酒,实则是连生产资质都没有的三无产品。

市场监管部门检测发现,这款酒的酒体质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包装上的“军区”“专供”字样全系伪造。更惊人的是,其生产成本不足40元/瓶,售价却炒到350元,利润率高达775%。

警方顺着线索深挖,发现犯罪团伙在抖音、快手开了20多个认证账号:平时卖正规酒积累信任,伺机插入“专供酒”推广;主播演示时会故意遮挡包装关键信息,再通过私信引流到线下交易,巧妙规避平台监管。2024年4月28日,专案组在成都某食品市场六层隐蔽房间锁定存储窝点,当场查获未售出的“专供酒”600余件(3600瓶),预估涉案金额超250万元。

案件主犯陈某(38岁)交代,团伙构建了工业化制假全链条:先委托专业公司制作印有军队元素的酒瓶、纸箱;从贵州仁怀小酒厂购入15元/斤的劣质白酒做基酒;添加曲药改变酒体颜色,伪造“15年陈酿”的视觉假象;甚至制作虚假《委托生产协议》,加盖虚构的“某军区接待商品联络供应处”公章——整套操作把“假酒”包装成“有背景的特殊商品”。

技术检测进一步揭开隐患:涉事酒违规使用食用色素调色,生产车间菌落总数超标12倍,饮用可能引发肠胃疾病;包装上刻意标注“2012年份”“15年陈酿”,就是利用消费者对“年份酒”的认知误区造稀缺感。

这种假酒的“新套路”在于虚构军队机构背书,比传统仿冒商标更具迷惑性。成都警方发现,60%的购买者是商务宴请需求,误以为“专供酒”能彰显身份。而公安部“净风”专项行动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已侦破类似案件23起,涉案金额超2.3亿元——上海有团伙用10元/斤基酒勾兑假冒茅台特供酒,重庆破获的190万元案子涉及5省8市、成本仅占售价1%,浙江还有12万瓶假酒藏在地下车库生产,卫生条件恶劣。

事实上,我国自2013年起就明文禁止“特供”“专供”标识使用,2022年六部门联合发文严禁销售“军”字号商品。如今市面上流通的“专供酒”100%非法,背后藏着三大风险:一是质量隐患,78%的查获产品菌落超标,易引发急性肠胃炎;二是维权困难,95%的受害者因非正规交易无法获得赔偿;三是法律风险,购买者可能面临商品没收及行政处罚。

执法部门提醒,正规酒必须标注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等完整信息。遇到“内部渠道”“特殊供应”之类的话术,要立刻通过12315平台举报。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已建立“特供酒”关键词过滤机制,2024年累计拦截相关商品链接23万条——别为了“面子”,踩进假酒的黑陷阱。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