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5-2019年酒业利润激增72.6%:八大品类分化里的消费升级脉络

2025-10-18人已围观

2015-2019年酒业利润激增72.6%:八大品类分化里的消费升级脉络

新京报报道,中国酒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近期以“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召开,会上披露的《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把2015到2019年酒类行业的变化摊开在眼前——规模以上酒类企业利润总额激增679.5亿元,同比涨幅高达72.6%。协会理事长王延才7月16日在会议现场说,消费升级和产业调整双重驱动下,酒类市场早从“喝基础款”转向了“喝品质款”。

白酒产业的头部效应越来越突出。企业数量从峰值1593家缩减至1176家,降幅达26.2%。有点反差的是,尽管产量连续五年递减,利润却逆势实现99.5%的跨越式增长,近乎翻倍。看19家白酒上市公司,2018年总营收就突破2086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40%;2019年更厉害,直接包揽全行业半数利润,头部企业的优势越拉越大。

啤酒产业在结构转型上跑出加速度。市场总量虽收缩25.6%,但行业没躺平,反而发力高端化。通过重塑文化价值,国产啤酒品牌溢价能力提升31.3%,主流企业单吨酒价比五年前涨超20个百分点,慢慢从“卖量”转向“卖价值”。

葡萄酒产业经历深度调整后开始筑底回升。这五年,国产葡萄酒在质量体系搭建和品牌运作上取得突破——2019年行业集中度较五年前提升18%,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突破35%,为参与国际竞争攒下底气。

黄酒产业的亮点在科研驱动的创新。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黄酒本身的温通经络特性刚好契合这一理念,骨干企业通过院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攻克了酒体浑浊、风味固化等技术瓶颈。2019年,新型清爽型黄酒占比突破40%,年轻人喝黄酒的比例比2015年高26个百分点——不少年轻人直言,就是喜欢它“清口又有养生感”的特点,传统黄酒终于摸到了年轻人的口味。

果露酒还在跟同质化较劲。行业存在三个核心问题:标准体系缺漏,仅覆盖60%的品类;产品相似度高达78%,消费者难分差异;区域品牌占比超九成,缺乏全国性影响力。不过也有新变化,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企跨界布局养生酒,让养生酒市占率三年间增长12%,也算给行业指了条路——差异化才是破局关键。

酒精产业呈现集群效应。吉林(玉米原料)、广西(木薯原料)两大核心产区,贡献了全国65%的产能。五年里,十万吨级企业数量翻番,行业前10名市场集中度(CR10)从38%攀升至57%,规模化优势愈发明显。

酿造料酒产业靠标准实现破局。协会主导的《谷物酿造料酒》团体标准2019年实施后,行业准入门槛提升40%,劣质勾兑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22%。配套的证明商标体系,让优质产品溢价空间扩大15%-20%,消费者终于能通过标识分清“好料酒”和“勾兑货”。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