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5年保健酒“伟哥门”:51家酒企涉违法添加,西地那非成行业毒瘤

2025-10-18人已围观

2015年保健酒“伟哥门”:51家酒企涉违法添加,西地那非成行业毒瘤

你以为喝的是补肝肾、益气血的中药养生酒,实则是偷偷加了“伟哥”的“药酒”?2015年7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专项检查结果,曝出保健酒行业的惊天乱象——69种保健酒及配制酒中系统性检出西地那非(俗称“伟哥”核心成分)等违禁药物。这不是个别企业的“小打小闹”,而是覆盖吉林宇田鹿业、河南杜康泉酒厂等51家生产企业的“集体违规”,其中76%的违法产品里,西地那非是主要违禁成分。

很多消费者买保健酒,是冲着中医“药食同源”的养生理念——比如用枸杞、人参泡酒,适量喝能益气养血。但这次查出来的“金锅功夫酒”,完全背离了这个初衷:125毫升单瓶酒液中含120毫克西地那非,几乎是单粒伟哥(50毫克)的2.4倍,药物含量严重超标。喝这样的酒,根本不是“养生”,是在“吃药”。

从违法企业的情况看,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集聚特征。吉林伊通宇田鹿业是本次查处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其开发的鹿鞭酒、鹿血酒等8款鹿系列酒,全部检出西地那非;辽宁桓仁五女酒业等5家企业的7款产品,则玩起了“仿制药添加”,非法使用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等西地那非衍生物;更引人关注的是,三九集团兰考地久酒业的蛹虫草酒、海南椰岛集团的鹿龟酒等25家企业的27种产品,也被卷入添加西地那非的调查中。目前,已有19家涉案企业被移交公安机关启动刑事侦查——执法记录显示,某企业单瓶保健酒的药物成本仅0.25元,终端售价却高达40元,暴利驱动是这类违法行为的“动力源”。

相比之下,安徽省的监管经验值得参考——自2014年起实施“三重防护”机制,让该省62批次抽检样品合格率维持在100%的高位。所谓“三重防护”,一是预防性筛查,建立西地那非、那红地那非等11种壮阳类药物专项检测库;二是动态监测网,对省内38家酒企实施季度飞行检查;三是追溯体系,要求原料采购、生产投料、成品出库全程电子留痕,杜绝“浑水摸鱼”。

这起案件暴露出保健酒行业监管的三大漏洞:其一,标准缺失,现行法规未明确保健酒中西地那非的残留限量标准,让企业有了“钻空子”的空间;其二,检测滞后,基层监管机构普遍缺乏快速筛查设备,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其三,原料失控,部分化工企业以“饲料添加剂”名义,向西地那非交易灰色链条供货。更让人担忧的是,网络平台已成为违禁药物流通的主渠道——调查发现,某化工企业通过电商平台以480元/公斤的批发价,向酒企大量供应西地那非原料,形成“原料供应-勾兑生产-虚假宣传”的完整黑色产业链。

本来应该是“养生”的保健酒,却变成了“含药”的危险品。这种把“伟哥”加进酒里的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更伤害了消费者对“中药养生”的信任——当“药食同源”的理念被当成违法的幌子,受损的不仅是行业口碑,更是普通人的健康安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