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武义王宅镇:4.5万㎡拆违、5万游客背后的“三维攻坚”田园实践

2025-10-17人已围观

2025年武义王宅镇:4.5万㎡拆违、5万游客背后的“三维攻坚”田园实践

在武义县中部腹地,王宅镇正用“白+黑”“5+2”的攻坚劲头,把“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产业融合”的镇域变革变成看得见的实景——今年以来,已拆除违法建筑4.5万余平方米,精准完成省市县三级危旧房处置282宗,30个村通过环境整治验收,每一组数据都藏着干部群众“把蓝图砸进地里”的拼劲。

产业融合是王宅镇的“增长引擎”,两大项目正重塑区域经济肌理。占地4330亩的龙门双岩农文旅项目,已完成2089亩土地流转,“稻油轮作”“稻蟹共生”模式既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又让亩均效益较传统种植提升约30%;同步推进的茶文化产业园土地流转政策处理,已与85%农户达成意向,为后续引入茶旅体验项目铺好路。桂族湾共富工坊的“企业+农旅”模式更贴民心:500亩园区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还依托当地艾草、金银花等中药材资源,把《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养生理念变成实践——设置艾灸体验区、药膳制作课,让游客在摘茶叶、逛稻田之余学中医小知识,也带动周边30余位村民靠“熬药膳、做艾灸”在家门口赚着稳定收入。

民生改善是王宅镇的“暖心注脚”。污水处理系统升级不是“铺管子”那么简单,而是覆盖镇村两级,把“生态治水”理念贯穿管网设计、终端处理全流程;47家“低散乱污”企业整治中,14.9%的完成率里,3家重污染企业被永久关停,就是要让镇里的河水更清、空气更净。地质灾害安置区建设已进入屋基分配阶段,112户受灾群众很快能搬进安全新居;16个“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点铺遍全域,老人查社保、村民开证明不用跑5公里外的镇里;养老机构改造后,新增了无障碍通道和适老化床品,特殊群体的日子更踏实了。

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藏在“全民参与”里。郭浦朱村创新的“积分制”管理,把环境整治变成“攒积分换洗衣液”的小游戏——红黑榜贴在村口,谁家院子没杂物、谁参与义务劳动多,积分就高,两个月动员1.3万人次,清理6000余处卫生死角、清运90吨垃圾、拆除近4万㎡违建。如今,这种“村民出力、村民受益”的模式已在20个行政村复制,大家从“看着干部干”变成“跟着一起干”,连村里的小朋友都跟着大人捡垃圾,镇容村貌慢慢从“干净”变成“精致”。

王宅镇的蝶变,靠的是“硬核拆违保安全、产业融合促增收、环境整治优生态”的三维发力。拆违不是“为拆而拆”,是把危旧房、违法建筑拆成安全的“防护网”;产业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是结合本地稻油、茶叶、中药材资源,守好2.2万亩粮田底线的同时,让智慧农业“万亩方”、千万级特色产业链慢慢冒头;环境整治不是“干部包办”,是让村民成为主角,把“要我美”变成“我要美”。这个种了大半辈子稻子的传统农业镇,正一步步把“中部养生庄园”的样子,变成村民早上推开窗就能看见的生活——门口有稻田、村口有公园、兜里有收入,连风里都飘着艾草香。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