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1050-1125年湖州朱肱北山酒经:宋代酿酒技艺的体系化密码与人文哲思

2025-10-23人已围观

1050-1125年湖州朱肱《北山酒经》:宋代酿酒技艺的体系化密码与人文哲思

北宋1050年出生的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年更号大隐翁,出身湖州积善传家的儒学世家。祖父朱承逸曾用八百石米赈济灾民,善举载入《吴兴备志》;父亲朱临是皇佑元年进士,哥哥朱服为熙宁年间榜眼,朱肱自己则在元佑三年考中进士——“一门三进士”的佳话,就此在湖州传开。

他的官场生涯跌宕起伏:初任雄州防御推官,崇宁元年因谏言日蚀灾异触怒权贵遭罢黜,退隐杭州期间钻医学、写《南阳活人书》;政和四年复任医学博士,次年又因苏轼诗案被贬达州;直到晚年归隐西湖,才安心把酿酒心得整理成《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是宋代第一部体系化酿酒专著,分上中下三卷讲透酒的“前世今生”。上卷从仪狄、杜康传说切入,提出“酒作尚矣”的核心观点,紧接着辩证分析酒的两面性:既能“礼天地、事鬼神”,又会“腐肠烂胃”。他特别强调要学东晋陶侃“自制其限”——不能贪杯滥饮,这和中医“酒为百药之长,过则为灾”的理念不谋而合。

中卷聚焦酒曲工艺,系统性归纳13种酒曲,还创新分成罨曲、风曲、暴曲三大类。像祭祀用的顿递祠祭曲、泉水酿的香泉曲、加杏仁增香的杏仁曲,都是这分类里的代表。制曲标准定了“体轻、心黄白、表生花衣”三个关键,还详细记了曲饼穿孔七十三眼的工艺——这么细的参数,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制曲的“活化石”。

下卷讲酿酒流程,把步骤拆成13道精细工序,比北魏《齐民要术》多了“合酵”“投醹”两个关键环节。比如“卧浆”要求水温维持在25-28℃,“蒸醋糜”得先武火后文火——这些从实践中磨出来的数据,到现在还是黄酒酿造的基准。还有他首创的“干酵法”,能保留酒醅里的活性微生物,让菌种跨年度传承,这在当时是了不得的技术突破。

这本书不止讲技术,更有文化哲思。它收了白羊酒、菊花酒等46种酒方,其中真珠红、碧光酒的酒精度能达到15-18%,比同期普通酒的8-10%高出一大截。技术上提出“曲骨-米肉-水血”的三元论,把曲、米、水的作用掰扯得明明白白;哲学层面则说“酒近于道”,把酿酒升华为“天人相参”的生命艺术。

它的后世影响特别深: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直接引用它的制曲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酒类章节60%内容源自于此。2011年,“乌程酒古法酿造技艺”就是凭着这本书里的工艺参数,成功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