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17年431家持证企业背后的保健酒:传统养生与现代消费的碰撞融合

2025-09-29人已围观

2017年431家持证企业背后的保健酒:传统养生与现代消费的碰撞融合

保健酒行业正走“规模扩张+技术升级”的双行道——截至2017年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有431家持证生产企业,获批产品达516款,功能集中在增强免疫力(占63%)和缓解疲劳(占29%)两大块。茅台、五粮液这些白酒头部企业跨界进来,给行业添了新动力,可也暴露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劲酒早就完成了有效成分的标准化生产流程,但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在原料筛选、工艺稳定和研发能力上卡脖子,拖慢了整个行业的升级节奏。

市场监测数据说,2012年养生酒市场规模就破了130亿元,总销量到100万升。跟传统白酒比,保健酒年均20%的增速稳坐酒类市场第四把交椅。消费端两代人的需求差特别明显:中老年人认中医那套,要么补肾(中医认为肾主藏精,直接关联精力状态),要么抗风湿(多是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引发的不适);80、90后年轻人却要低度、时尚的产品。劲牌的“金眠酒”就是例子——加了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的经典中药材)和γ-氨基丁酸(能抑制神经兴奋的天然成分),精准戳中年轻人睡不好的痛点,一下子打开了年轻市场。

可行业发展也不是顺风顺水,有三重坎儿挡着。

第一是认知培育难——就算是头部品牌劲酒,市场渗透率主要还是靠渠道推,不是消费者自己主动买。好多人搞不清“保健酒不是药”,产品定位老在保健品和普通酒之间晃,没法扎扎实实地站住脚。

第二是技术验证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数据是,现在只有37%的保健酒完成了全套功效验证。之前王凤岐教授团队做过临床,含藏红花的保健酒能让高血压患者微循环改善28%,但就是因为没系统论证,没法变成消费者的共识。

第三是饮用场景拧巴——差不多是普通白酒1/3的量——保健酒日均建议喝50-100ml,这种“微量养生”跟社交里想畅饮的需求压根不搭。劲酒那句“虽好勿贪杯”的广告语,其实就是点出这矛盾。

面对这些问题,行业也在找办法突围。

产品端,椰岛集团搞了无糖型鹿龟酒,专门覆盖糖尿病人群;茅台的茅鹿源系列用10年陈酿基酒搭鹿茸精华,溢价率直接到了300%——都是瞄准细分需求做文章。

营销上也有新招,致中和跟奶茶搞跨界联名,把25-35岁客群的比例从12%拉到了41%,一下子抓住了年轻人的注意力。

还有,行业现在在做“双认证”——既要过国家保健食品GMP认证,又得符合《饮料酒质量通则》的生产标准,双重监管直接把准入门槛提上去了,也算给行业立了规矩。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