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1死2伤!2022年宾阳自制药酒惨剧:断肠草藏在“养生酒”里的致命杀机

2025-10-03人已围观

1死2伤!2022年宾阳自制药酒惨剧:断肠草藏在“养生酒”里的致命杀机

2025年回望3年前——2022年6月8日,广西南宁宾阳县露圩镇一场普通聚餐,成了5个家庭的锥心之痛。村民黄某汉、韦某荣等5人围坐喝下自制青藤酒,仅2小时后3人便出现视力模糊、意识混乱,虽紧急送医,韦某荣仍因呼吸循环衰竭离世,另外两人分别在ICU和普通病房挣扎。

调查撕开了悲剧的根源:涉事药酒是覃某妻子两年前采集“青藤根”配制的外敷跌打药,却误将钩吻(俗称断肠草)的根茎当作普通药材浸泡。经检测,中毒元凶是钩吻碱——其毒性强度达砒霜级别,仅3克根茎或0.3克生物碱就能致命。中医古籍《本草纲目》早有警示:“钩吻辛温有大毒,不可内服”,老祖宗的提醒,终究没挡住“偏方治大病”的侥幸。

这样的惨剧在广西并非孤例。据广西疾控中心2010-2022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全省累计报告17起自制药酒中毒事故,造成21人死亡。其中53%源于乌头碱超标(9起),47%涉及断肠草误用(8起)——2020年来宾市4名老人喝附子药酒致1死3伤,2022年桂林灵川村民内服外敷药酒险丧命,每一次都是“以命试错”的代价。

自制药酒的三大“致命陷阱”

植物认错:长相相似的“毒与药”

断肠草的根与五指毛桃、何首乌等常用药材外形高度重合,非中药专业人员根本无法区分。更危险的是,钩吻全株含钩吻碱,中毒10分钟内就会出现呕吐,1-8小时内可引发多器官衰竭——等意识到不对,往往已来不及抢救。

炮制不当:漏掉“去毒”关键步

川乌、草乌等含乌头碱的药材,中医传统需经甘草黑豆煮制或久煎去毒,但很多人直接泡酒。纯乌头碱仅需0.2毫克就能中毒,3-5毫克足以致死,中毒者最初会口唇麻木、心律不齐,随后迅速陷入昏迷。

认知误区:“泡越久越有效”的错觉

68%的中毒者都信“药材泡越久药效越好”,实则酒精提取有效成分仅需1个月,超期贮存反而会让毒素滋生。就像那坛要了人命的青藤酒,本是外敷药,放了两年早已变质成“毒酒”。

守住安全的“四道防线”

源头管死:不碰“不明植物”

严禁采挖野生植物泡酒,买药材必须索要质检报告;食品经营者要遵守《食品安全法》,不得售卖无溯源标识的药酒——断了“毒药材”的源头。

认知纠偏:破除“偏方迷信”

外用药酒一定要贴“禁止饮用”警示,别把“治跌打”的酒往嘴里灌。2022年事故里,83%的受害者都是因为“觉得偏方安全”才送了命。

应急要快:2小时内就医是关键

中毒初期立即催吐,保留呕吐物送检。临床数据显示,2小时内就医者存活率比延迟者高41%——哪怕晚一步,都可能阴阳两隔。

监管兜底:织密“筛查网络”

广西已建立中药材泡酒专项抽检制度,近三年拦截23批次乌头碱超标产品;农村地区开展药酒安全科普,覆盖87.6%的自然村——把风险挡在“上桌”前。

这场悲剧从不是“意外”,是把“药酒”当“酒”、把“偏方”当“药”的必然结果。自制药酒的安全,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得从源头、认知到监管全链条守着——毕竟,想“养生”的初心,不该变成“索命”的结局。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