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315曝光银发骗术:30万台评书机+600%利润,看骗子如何啃食老人信任

2025-10-20人已围观

2025年315曝光银发骗术:30万台评书机+600%利润,看骗子如何啃食老人信任

2025年315晚会揭开的消费侵权案里,两起盯着老年人的新型诈骗,藏着让人揪心的真相——吉林省单季度查获违法评书机超30万台,直播带货平台涉老保健品投诉量同比暴涨217%。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是一个个老人攒着养老钱买“神药”的痛。

第一类是“评书机陷阱”

看似普通的塑料小机器,里面循环播放4小时的药物推销音频。这些免费送的电子设备,每月超百万台往农村流——骗子早摸透门路,通过医保系统漏洞捞取老年患者信息,定向投放带虚假内容的评书机。有涉案企业后台数据显示:每个老人平均每天听2.7小时,比很多年轻人刷短视频还专注。

第二类是“苦情直播间”

加密房间里的主播装成“孝顺儿女”,用编好的家庭纠纷剧本套老人心。就像北京国科优选公司的案例,他们搞“听课领红包”,让老人每天平均看3小时直播。卖的是388元一盒的“伪科技产品”,利润率居然高达600%,比传统电视购物翻了三倍(传统仅200%)。不少老人攒了半年的养老金,就这么打了水漂。

和早期单方面广告轰炸不同,现在的骗局是“立体操控”。先是“认知渗透”——每周5次的音频灌输,慢慢改变老人用药认知,比如本来信胰岛素的糖尿病老人,会逐渐觉得“西药伤肾,中药才靠谱”;再是“情感绑架”——78%的受骗老人说,就是因为主播像“亲闺女”一样天天喊“妈”、关心吃饭睡觉,才一直复购。

更扎心的是,这些骗局钻了“医疗信任”的空子。卫生部调查显示:受骗老人里68%曾在基层就医碰过钉子(比如排队两小时看不上病、医生态度冷淡),53%的孩子每月跟父母说不上3句话,82%搞不懂正规医院的诊疗流程。中医讲“治人先治心”,信任是接受治疗的前提,可骗子正好利用这点——42%的糖尿病老人停用胰岛素,转而信直播间的“神药”;31%的高血压患者停处方药,改吃“纯天然胶囊”。我邻居家张阿姨就是这样:有高血压,孩子在外地一年回不来一次,去年听直播间说“中药胶囊能根治高血压”,把降压药停了,结果头晕得站不住,送医发现胶囊里全是淀粉加激素,差点引发中风。这就是信任崩塌后的盲目。

要破这个局,得织一张“立体防护网”。技术反制——建立评书机IMEI码追踪系统,2025年3月已拦截12万台可疑设备,断了骗子的“投放渠道”;直播监管——要求加密直播间用AI实时监测,违规内容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1%,让“苦情剧本”藏不住;医疗下乡——三甲医院专家坐诊覆盖率从32%涨到67%,社区多了专业大夫,老人有问题能找真人问,门诊投诉量降了41%;亲情唤醒——子女每天花15分钟跟老人聊健康(比如“今天有没有按时吃药”“最近身体怎么样”),能把受骗风险降58%。其实中医一直讲“未病先防”,这里的“防”不只是防病,更是防骗——社区的健康讲座,本质就是给老人打“信任疫苗”。警方侦破5000万假药案时发现:定期参加社区讲座的老人,受骗概率只有独居老人的1/3。就像小区里的李大爷,每周去听中医讲座,大夫会跟他聊“哪些保健品不能乱吃”“降压药不能随便停”,他从来没信过直播间的“神药”。

说到底,对付骗子的“精准洗脑”,得用“立体防线”:技术拦得住设备,监管管得住直播,医疗补得上信任缺口,子女暖得了孤独的心。那些定期参加讲座的老人、每天跟父母聊两句的子女、装了IMEI追踪的评书机,都是破解骗局的关键。毕竟,再狡猾的“洗脑剧本”,也敌不过“有人疼、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