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白酒白酒

2025年沪4万判赔案:一瓶“金樱子酒”撕开的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界限

2025-09-29人已围观

2025年沪4万判赔案:一瓶“金樱子酒”撕开的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界限

消费者赵某花4680元买了312瓶单价15元的“金樱子酒”,本以为是普通饮品,没想到里面违规添加了中药材,一纸诉状把卖家告上法庭,最终拿到4万元赔偿。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给整个食品行业划了条清晰红线: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界限,容不得半点文字游戏。

纠纷的核心是“金樱子”的身份认定。卖家坚称用的是“新鲜农产品”,可金樱子在2015版《中国药典》里是明确的中药材,还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目录品种。这不仅违背国家卫计委2014年的原料使用规范,更踩了药食同源的“红线”——中医理论里,药材需辨证使用,不能随意当作食材添加。中国药科大学2023年的抽样调查也印证:34%的食字号产品存在类似原料误用,把中药材当普通食材卖,本身就是违规。

更让法院认定违法的是包装宣传。瓶身上“降血压、降血脂”的字样格外刺眼,这跟之前某网红养生酒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的操作如出一辙,都是想借食品外壳装保健品“内核”。数据不会说谎:超过75%的食字号产品,检测关键指标连保健食品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安全隐患不言而喻。反过来看,劲牌公司的保健酒能保持98.7%的成分稳定性,正是因为从原料到工艺都严格遵守保健食品标准,没打擦边球。

而问题最关键的是,这瓶酒没有“蓝帽”标识。这个天蓝色小标识不是随便能印的——要经过18到24个月的严格审查,完成87项检测指标,光是功能验证阶段,企业就得投入近千万,还有60%的申请者在这一步折戟。涉事酒企想靠食品生产许可证蒙混,可法院用数据戳破谎言:连续饮用28天,蓝帽保健食品的有效率达到82%,没有蓝帽的普通食品只有43%——这就是认证背后的实质价值,是品质与安全的双重保证。

这场判决,是对“品质消费”最生动的诠释。企业若总在原料、宣传、认证上打擦边球,赔点钱是小事,失去消费者信任才是致命的。毕竟,食品行业的底线是安全与诚信,容不得半点侥幸。

随机图文